市場格局:中小企業面臨挑戰
鋼構企業迎來新生
推行裝配式建筑,對于市場主體的建筑企業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應該說,早幾年建筑企業普遍處于觀望態度,試水裝配式建筑的多以民營企業為主,比如萬科、遠大住工、杭蕭鋼構等。而隨著政府的大力號召,這幾年來企業對待裝配式建筑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已經紛紛跟上腳步,加大了產業化投入力度,比如北京住總、中國建筑、中冶建設、上海建工等,其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還專門成立中建科技集團,來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節能的發展。
目前,實力強的龍頭國有企業充當了推行裝配式建筑的主力,而大量中小建筑企業依然顧慮重重。在我國,由于目前政策鼓勵不足、創新能力欠缺、技術成熟度不夠等原因,要搞裝配式建筑,往往投入大、成本高,令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一位小型建筑企業的老總悲觀地說:“建筑產業化、裝配式建筑,目前來看,只有少部分國企央企和產品結構較為合理、具有前瞻性提前布局且有良好信譽的民企才能界入,中小建筑企業很難參與。”
當真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嗎?中小建筑企業真的沒有機會嗎?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院長蔣滌非認為:“中小企業都有自己特點,有的擅長施工管理,有的擅長加工制作,甚至有的擅長門窗、建筑材料、建筑機械等某一細分領域,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點進行發展,而不是都投入到建立大型工廠,投入到大而全的全產業鏈生產中去。要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與資金實力,圍繞產品做深耕細作。”
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鋼結構建筑是題中應有之義。“現在我們下大力氣蓋房子,未來可能成為一堆建筑垃圾。但鋼結構建筑就不一樣了,可以回收利用,而且施工工期短、能耗低、抗震性好,更符合新形勢下‘綠色建筑’的要求。”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一位專家這樣表示。因此,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對鋼結構企業無疑是利好。
同樣,對鋼鐵企業也是機遇。據遠大可建的人員介紹,他們建20層~30層建筑的用鋼量一般為60千克~70千克/平方米;30層以上的超高層建筑還沒有非常準確的統計數據,以“小天城”為例,其鋼材用量在2.6萬噸左右,平均為153千克/平方米。這些用鋼多為國產鋼,國內鋼企都能生產。因此,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王鐵宏鼓勵更多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進軍工廠化裝配式建筑領域,促進工廠化建筑更好、更快發展。他認為,自主開發或強強聯合都是鋼企可以采取的選項。“鋼企要深刻思考,是否適時進入工廠化裝配式建筑領域,這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