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萬達茂“東方文化主題樂園”示意圖
眼下,似乎形成了某種“捆綁”:只要說到本土主題公園,就不得不提迪士尼,不得不講兩者之間的競爭。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甚至歸納總結出了“中國主題公園發展的六大戰略問題”,“火藥味”十足。
其實,“米老鼠”熱潮下,蜂擁而至的資本都試圖在“體驗經濟”中分羹,長三角漸成主題公園最為激烈的角力場。今年3月,歷時6年投資近百億元的“東方鹽湖城”在常州茅山開城迎客;緊接著,萬達集團揭幕南京萬達茂“全天候東方文化主題樂園”,欲斥資150億元;4月8日,深圳明斯克航母抵達浙江舟山某船廠接受除銹、涂裝等作業,繼而開赴江蘇南通,打造航母主題公園。
也許,隨著“米老鼠”的逼近,長三角主題公園將進入“黃金時代”。
2020年,中國主題公園入場人次增至2億/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國有59家擬建主題公園項目,2015年有21個主題公園開業,長三角板塊就有常州茅山的“東方鹽湖城”、浙江安吉的“Hello Kitty(凱蒂貓)主題公園”等約14個。以上所統計的,僅是有一定規模和品牌的主題公園,除此而外,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有些開發商隨意定個概念便套上了“主題公園”的名頭,安個大型觀景魚缸就敢叫海洋主題公園,抓些螢火蟲就算是螢火蟲主題公園———若將這些都算進去,那么近十年來我國先后涌現出的“主題公園”不下兩千個。
主題公園熱,透露出商家所垂涎的正是龐大的文化內需市場。研究機構中研普華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收入中每增加的100元里,有30%用于物質消費、30%用于儲蓄,其余的40%用于精神文化消費。預計至2020年,我國主題公園每年的入場人次將翻倍,增至逾2億人次。
顯然,國內主題公園尚未真正供需平衡。
在業界存在兩個說法,其一是全國的主題公園70%虧損、20%是持平、10%是盈利;其二,“一年興、兩年旺、三年平、四年下、五年關”。盈利模式是本土主題公園的最大問題———是通過設施引流、靠零售餐飲賺錢,還是通過房地產或高利潤的衍生品賺錢?這是業內共同面臨的艱難選擇。
迪士尼的到來,提供了近距離“師夷長技”的有效途徑。吳必虎認為,國際巨頭進入必然會刺激我國本土主題公園研發自己的產品。“國內主題公園能夠在產品創新或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化,這是它與‘勁敵,共享市場的先決條件。分析現在以投資為主導的主題公園,基本上依靠的還是價格差,即依靠運營、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低廉成本。”單靠價格取勝并不能持久,本土娛樂產品研發方面要加強投入等論調已是老生常談。“我國為何沒有產生國際化的主題公園?”似乎成了該領域的“錢學森之問”。
“中國風”有空間,但不是一勞永逸的護身符
“把中國傳統文化轉變為旅游、娛樂產品的空間非常大,國外文化開發商顯然已經搶先一步,如迪士尼把國寶大熊貓變成《功夫熊貓》,把‘木蘭從軍,改編為電影,均獲成功。但這也告訴我們,要有文化自信。”吳必虎說。
中國旅游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分水嶺,旅游產品從最初的1.0觀光型到2.0休閑型產品,再發展到現階段所熱捧的3.0度假型產品,未來必將升級到“文科融合、業態整合、產品復合”為核心的“4.0時代”。但國內浮躁的開發商也需要冷靜思考:只玩概念或蹭熱度難以為繼,必須著眼傳統文化產品的深度挖掘與優化。“要做好文化旅游,并非將文化和旅游簡單相加,而是要發掘文化旅游獨特的體驗,實現‘文化+,。”萬達集團南京公司總經理王曉介紹,以“全天候東方文化主題樂園”為核心的萬達茂將烘托“六朝古都”主題,每個細節均汲取南京當地文化元素的精華,秦淮燈會、江寧織造府、南京云錦絕學將以聲光電、游戲互動等形式生動詮釋,預計2018年開業。
但“中國風”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護身符。
吳必虎舉例說,常州的春秋淹城在前幾年很受歡迎,但現在數次陷入倒閉風波,原因在于繼續研發的能力不足。“一個好的主題公園必須不停地研發新產品,游客有新的選擇就會繼續去消費,并且預留發展用地,以便在將來進行新的項目開發。”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吳靜表示,在“三年平、四年下”來臨之前,必須有創新項目才能再拉升客流,“很多本土業者缺乏創新。我們就是看到這一點,所以一直在擴建,從恐龍園擴大到了恐龍城。”新近開業的“東方鹽湖城”就與恐龍城同屬龍城旅游控股集團所有,其借助傳統文化第二次飛躍的愿景不言自明。
此外,杭州宋城景區被認為是另辟蹊徑的典范。1994年宋城集團以《清明上河圖》為摹本開建,近些年憑借“千古情”系列的演藝活動拉動夜游市場,去年公司營業收入近17億元,同比增長約81%,毛利率超過70%,“千古情”系列吸引觀眾兩千多萬人次,同比增長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