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天掛牌價是420萬元,第二天看市場不對勁兒立刻降到了400萬元。本想趁樓市火爆抬高房子的身價,沒想到趕上了樓市降溫,新房要買、舊房要賣,情急之下只能使出大漲之后迅速大降的招數。
記者連日調查發現,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本市多個房屋中介里。不過,即便有了下降,但前一輪價格的波動也讓購房人心理受挫,陷入觀望之中。
半個月降了近30萬元
周末本來是看房的高峰期,但鏈家地產北苑家園的門市里,身著黑西裝的經紀人卻排排坐。當記者以買房人身份走進來的時候,一下子被沖過來的三四位經紀人團團圍住,爭先介紹房源。
“能談價了!”對于經紀人小李來說,幫業主談價的活久違了。春節過后持續半個多月的二手房交易熱潮,別說往下談價,穩住原價不抬價都算占了便宜。
小李轉過電腦屏幕,急著向記者展示手里的一套好房源——“北苑家園繡菊園南區,94.42平方米,393萬。”為了吸引關注,小李干脆把購房人一般看不到的房子價格走勢全盤曝光。
走勢圖顯示,半個月的時間,這套在3月21日掛牌的房子已經歷兩次調價,且每次都是下降:3月22日,也就是掛牌第二天,房子就從420萬降至400萬元;又過了10天,在4月3日,這套房子又降到了393萬元。雖然半個月已下降27萬元,但中介方面也表示:“在393萬元的基礎上,還能談下去五六萬元。”
掛牌價隨著樓市溫度一起降下來的不只這一處。在北四環的世紀村西區,一套標價為470萬元的89平方米兩居室是從上個月中旬的500萬元總價降了下來的。“上個月掛牌入市時,業主想趁著熱乎勁兒多掙點,就標高了價格,但這半個月沒賣出去,又趕上換房,只好又降了下去。”代理這套房源的經紀人小王估計,這套房子的總價還能往下降10萬元。
二手房大降“嚇”退買房人
春節后二手房成交火爆一下子刺激到打算今年買房的上班族張坤,連續數周,他都是工作日在網上挑房源,周六日到北四環看房。但最近,他又“冷”了下來,“我準備上半年用來看房,下半年再買。”
讓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是朝陽區育慧里二區的一套兩居室。他說,看到這套房子的時候正是樓市成交最熱的時候,掛牌價296萬元;轉天兒這套房子飆升到了306萬元;等到了樓市降溫,這套房子的最終成交價又變回296萬元。“價格反反復復,沒準兒還能降降?”上周六他在電話里不甘心地試探問經紀人,但經紀人尷尬地回答“說不準”。
記者先后走訪朝陽、大興、海淀等樓市成交熱門地帶的房屋中介,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對中介說出來同一句話:“先不急,再等等!”對于賣方觀望的原因,有中介分析,除了著急“賣一買一”,很多業主不愿意在價格剛漲上來就降下去。
“相比節后,看房人少了40%。現在,無論買方還是賣方,都在等著五一之后。”大興區一家房屋中介負責人劉藝(化名)向記者道出了近期二手房交易的實情。他說,一直在流傳“五一”后會有樓市新政出臺,但具體的政策還不知道利好哪方,于是就是賣方盼著漲,買方盼著降,現在也都陷入了觀望期。正因如此,現在普遍都能往下談價格,少的一兩萬元,多的甚至能減一二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