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梳理,一線城市中,同樣要求外地人繳納社保年限達到5年的只有北京,但北京并不要求購房者已婚,而早在2012年6月上海就已經限制單身外地人買房;廣州和深圳目前對外地人購房的社保繳納年限僅為3年。
故事二
留學生稱上海戶口比美國綠卡還金貴
如果被新政限購,“踏空”的陸瀟瀟可能會離開上海,而對同樣屬高端人才的陳婷來說,是否回上海也成了兩難抉擇。8年前,她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曾通過歐盟項目留學歐洲四國,后赴美攻讀天體物理學碩博,前不久剛拿到了費米國家實驗室獎學金。
見到記者時,風塵仆仆的陳婷剛結束長途飛行,還在倒時差。“昨天見親戚,大家都在談房價,所以我剛回來也對新政了如指掌。”雖然是上海“土著”,但對于升級版的限購政策,她還是連連感慨“戶口本比綠卡還金貴”,“在美國買房是不需要綠卡的,只要經濟許可,負擔得起房貸就可以。”
回國發展一直是陳婷人生計劃的一部分,“美國的博士后項目是靈活的,隨時可以終止,原先我理想的狀態是適當的時間回母校拿教職,或者去上海天文臺工作,但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很可能‘回不起’。”
因為動遷的緣故,陳婷名下已有一套位于浦東三林的一室一廳,緊挨著父母家,但距離佘山天文臺和東北角的復旦都有數十公里之遠。“原先有兩種想法,一是在單位附近再購置一套,但新政要求五至七成首付,難以承受;另一種方案就是置換,不過經過這一輪瘋漲,上海住宅的性價比已經遠遠不如芝加哥,不可能不糾結。”
即將從達拉斯遷往芝加哥的陳婷告訴記者,費米實驗室所在地距離芝加哥約50分鐘車程,因為不堵車,比開車從上海天文臺所在的佘山到人民廣場時間還短,“在當地花40萬~50萬美元可以購買一套帶花園的復式四室兩廳,美國購房首付只要求一成,貸款審核的風控要求和上海差不多,大約月還款額可以貸到稅后工資的1/2,但是因為有房貸抵個人所得稅的政策,所以實際上每月的現金壓力比房租還要低2/3。”
至少短期內,陳婷打消了回上海的念頭。“在復旦附近想買一套60平米的老公房至少要330萬人民幣,價格已經觸及非普通住宅的范圍,首付七成意味著要拿出230萬左右,因為沒有在國內繳過公積金,剩下的錢只能問銀行貸,按照新政,利率要上浮1.1倍,同樣買房,在上海的生活壓力會比在芝加哥更大。”
據悉,目前二套房首付成數方面上海新政也是“全國最嚴”,上海原先只要求首付四成,新政將普通住房首付提高到五成,非普通住房首付提高到七成,相比之下,北京、深圳、廣州首付分別要求五成、四成、三成。
實際上,上海“普通住房”即將絕跡。按照標準:內環總價450萬以上,中環總價310萬以上,外環總價230萬以上都算作非普通住宅。
“多年前我有學長讀完博士回國,在高校拿到了教職,學校還有一定購房補貼,其實那個時候和現在比,工資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但上海房價已經天翻地覆,這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陳婷對記者無奈地表示。
故事三
連環置換“撞車”新政
記者在采訪數位購房者后發現,與許多被新政擋在門外的人相比,其實有驚無險完成交易的陸瀟瀟和名下已有房的陳婷都還算幸運,由于春節后的房價暴漲主要由置換型需求推動,所以“3·25新政”出臺后,不乏連環交易觸礁的案例。
來自第一梯隊中介的葛蓀雨就見識到了連環置換交易中的尷尬“夾心層”。“因為生了二胎,A打算賣掉自住小戶型置換成學區房,有意向接盤的是一對外地小夫妻家庭B,學區房的賣家是中年夫妻家庭C,C也是置換,打算將名下一套學區房換成D名下的郊區連體別墅,‘新政’出來后,有兩套房的C首付提高了30%,要求A優化付款方式,將首付提高到50%以上,但是A的上家B因為社保沒繳滿5年被限購,所以整個交易都只能推翻重來。”
葛蓀雨告訴記者,以往這種復雜的連環交易并不多見,但因為當下置換型需求占主流,所以連環單越來越多,新政導致的不穩定性也越來越強烈。“如果是在一個中介門店操作的,還能開碰頭會來協商,但這個案子里幾張單子都是在不同的中介談的,原本A和C已經收了定金,都沒有網簽,后續環節處理起來非常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