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繼續停牌至6月份,意味著寶萬之爭仍未結束,由萬科控制權引發的多方博弈仍將繼續。對于萬科來講,由于華潤并沒有明確支持萬科與深鐵的合作,使得萬科控制權之爭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圍繞萬科控制權之爭,萬科華潤、萬科寶能與萬科深鐵,甚至萬科萬達合作擱淺消息同時在這個階段爆出,對于各大房企及“大佬們”來講,這其中的江湖恩仇錄說明了什么?對于萬科來講,為了平衡多方利益,此時又在謀劃什么樣的大局?
第一,對萬科來講,無論是和萬達合作,還是和深鐵合作,都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行業“老大”的地位。但是事與愿違,任何合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除了商業利益上的分割博弈(比如,萬科與萬達住宅和商業地產的利益分割,由于當下市場樓市好轉,2016年萬達仍然有1000億元的銷售目標,萬達很難說短期內放棄住宅這塊肥肉,這或許是萬科萬達合作擱淺的主要原因),還有股東們之間的博弈(比如,華潤作為當下萬科的第二大股東,對于萬科和深鐵的合作并沒有明確的支持),這其中,對于萬科來講,就處于前后為難的境地。但路還要繼續走,否則,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萬科在與深鐵簽署合作協議之前,和華潤、招商、中糧、中信等央企均有密切溝通。按照合作協議,萬科與深鐵的合作,除了地產業務本身收益之外,也有助于萬科現有團隊對公司控制權的把控。具體來講,萬科與深鐵合作后,萬科現有團隊、華潤和深鐵將成為一致行動人,三方就可以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對于寶能來講,也就失去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萬科控制權之爭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對于萬科現有團隊的控制權來講是有利的。但事與愿違,截至目前為止,華潤并沒有明確支持萬科這一舉動。
第三,從華潤成為萬科大股東開始,就一直扮演著萬科財務投資者的角色,這個角色表面上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但知情人都知道一個內情,就是華潤作為萬科大股東,并不只是想做財務投資者,待時機成熟,也有意圖將萬科并表。但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意圖并沒有實現。顯然,寶萬之爭膠著之時,萬科股價被推上新高,筆者認為,對于華潤來講,此時介入寶萬之爭代價有點高,或者說“心有余力不足”。因此,雖然萬科找過華潤商議應對寶能咄咄逼人的攻勢,但華潤并沒有拿出實際行動。而且圍繞萬科控制權之爭,華潤與寶能并不一定是死對頭。
第四,經過多輪博弈,寶能終于成為萬科大股東,但從萬科看來有一百個不愿意。因此,才發動與華潤、中糧等央企的密談,最終選擇與深鐵合作。對于寶能來講,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寶能也與華潤密談過,最終華潤并不支持萬科與深鐵的合作,這其中或許有寶能的推動因素。至于到6月份寶能會有哪些動作,現在還不知情,當然,寶能是不會輕言放棄的,我們也拭目以待吧。
第五,再看看萬科控制權之爭的主角萬科自己。在樓市進入“下半場”的今天,對于萬科來講,無論發生什么,甚至萬科控制權出現危機的情況下,萬科仍然要保住行業“老大”的地位。
明白上述基本邏輯,大家也就明白,萬科無論是和萬達、深鐵等方面的合作,還是后續其他方面的合作,甚至華潤和萬科更深度的合作等均是為了如此。
但是,萬科為什么會明確反對與寶能的合作?據筆者從券商渠道獲得的信息,寶能入股萬科成為大股東之后,極有可能會對現有管理層進行深度變革(盡管寶能否認過,但是實際行動有可能如此)。因此,對于萬科現有管理層來講,是明確反對寶能成為大股東的,并正在想法設法改變這一局面。
由此可知,對萬科現有管理層,如果沒有觸及其根本利益,即使是寶能也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這樣的合作主要還是基于“一致的利益”,如果利益不一致,那么,就是階段性的敵人或野蠻人,萬科現有管理層是不歡迎的。
筆者認為,在寶萬之爭仍未有明確解決思路之前,萬科停牌至6月份,是為自己爭取主動權獲得更多的時間。至于萬科后面還有哪些動作,現在雖然還不清楚,但有一點很明確,萬科還會繼續借機“傍大款”。從上述萬科密談的對象來看,這些大款大多數是央企或地方性國企,萬科仍然會通過“傍大款”的形式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至于這個大款是不是深鐵,或者是其他央企或地方性國企,這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于“一致的利益”,保證萬科現有管理層對萬科的控制權。
(作者系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