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依然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已足以用瘋狂來形容,而三四線城市卻要靠寬松政策幫助去庫存,并且依然“春寒料峭”。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基本特征是總量過剩、區域分化。因此,今年總體政策已被定調“因地施策”。
房地產作為民生第一大計,在16年的兩會期間被各部長多次提及與討論,如今“兩會”已經接近尾聲,哪些信號指引著16年樓市政策的方向?
一線城市:限購+增加土地供應
年初以來,一線城市如北上深樓市火爆,隨之高漲的是房價。根據海通宏觀研究機構的估算,目前,中國一線城市房屋總價值可買下半個美國。
對于一線城市,嚴格執行限購成為部委和地方官員口中的高頻詞。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北上廣深四個城市要穩定市場,主要采取五方面具體措施:實行嚴格限購政策;執行嚴格的差別化稅收和信貸政策;增加土地供應面積;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數量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打擊交易違法違規行為,正確引導輿論和預期。
此外,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要增加土地供應面積。在談及主要措施時,姜大明表示,一是對保障性安居住房實行土地的應保盡保;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土地收儲的作用,及時增加土地供應面積;三是盤活城市閑置土地,特別是一些房企長期囤積沒有開發的土地;四是加大城市低效利用的土地再開發,支持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五是堅持和完善招拍掛制度,防止異常交易推高房價。此外,姜大明直接回應道:“有些人擔心一線城市土地調控會不會出現逆轉,城市開發邊界會不會突破,這些肯定不會發生。”
3月7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示:下一步北京將嚴格執行限購尤其是通州的限購政策,與此同時,也將從人口疏解的戰略出發,控制房地產開發投資。通過控制房地產的開發控制人口過載。
為了解決過熱的問題深圳拿出了很直接的措施。3月初,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表示:高房價是深圳當前難解決的大問題,但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觀。未來,深圳將大量供應原特區外土地。馬興瑞介紹,深圳空間非常小,沒有土地之后,就提出陸、海要用好,中央和省里非常贊同深圳拓展發展空間,包括填海55平方公里,陸地整備50平方公里左右,“深圳還有100多平方公里,大家可以想象未來還有發展空間。”
據媒體報道,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一線城市已經在儲備政策,“兩會”后便可能出臺相應的調控措施,具體內容可能包括嚴格限購審核、擴大市場供應、打擊捂盤惜售、規范金融杠桿等,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三四線城市:降價+城鎮化
與火爆的一線城市樓市截然不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依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據北京青年報消息,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普遍認為,三四線城市遲早將走降價去庫存的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金碩仁認為,三四線城市中許多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成本高企,資金鏈緊繃,不排除房價會進入下行通道。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蔡繼明直言,一邊是2.7億農民工因買不起房而不能進城落戶,另一邊是大量的存量房價格高不可攀。只有改變現行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對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重新塑造房地產價格形成機制,實現房地產市場從結構到功能的根本轉變,才能使房地產行業擺脫長期低迷的困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范圍”。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租購并舉”的辦法。這意味著,我國將繼續打通存量房與保障房及租賃市場渠道,完善租賃市場,支持商品房庫存向租賃房及公租房供應轉化。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中設立目標“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或將也意味著,農民工成為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主力。專家預測,在需求端,中央將繼續推動首套及改善性需求釋放,鼓勵農民工等新市民購房。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化解庫存,首先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度,來擴大住房的需求,同時加快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等進度,貨幣化安置可以收購這些存量用房,來解決需要享受住房保障的這些居民的需要。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理論上10%的農民工實現市民化,就可以有效緩解當前商品住宅市場的庫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