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省住建廳廳長王芃透露,廣東的商品房去庫存具體方案正由廣東省國資委和住建廳等部門研究制定中,方案的主要思路包括四個方面:
一、由一些國有大型企業組建專業化的租賃公司來開展這項業務,通過專業化的房屋租賃經營和管理,向市場提供優質的房源;
二、政府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給以支持,如減免專業租賃公司購房、租房的交易稅等;
三、鼓勵金融機構,如國家開發銀行等向專業租賃公司提供優惠貸款等;
四、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專業租賃公司購房、租房時,采取團購、團租的做法,給以一定的價格優惠,支持專業租賃公司能向市場提供價格優惠、管理有序、服務高質的房屋租賃服務,盡快進入良性的發展軌道,支持、推動廣東省去庫存。
王芃介紹,同時,廣東還將采取加大銀行信貸資金支持、財政資金補貼、減免行政事業型收費等措施,鼓勵廣大群眾及房地產中介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或發展成為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形成“薄利多租”的住房商業模式。
此前,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簡稱方案),對全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部署。根據方案,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庫存”環節,主要針對房地產。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廣東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即200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的原則,搭建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平臺,在各地政府、金融機構支持下,通過收購或長期租賃成批量中小套型庫存商品房,出租給有需求人群,化解1000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在全國兩會上接受采訪時評價稱,去庫存最重要的是要以去庫存為牽引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當前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房地產的庫存比較大,可以通過收購或長期租賃商品房來發展為規模的租賃。這是適應當前的房地產情況的。
“正常的市場條件下,可以通過建設、收購、長期租賃等多種模式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注意到,這里有個原則是“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策扶持”,一定要注意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運作。即建設、收購、長期租賃都是企業的市場行為。” 何寧卡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