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將引領未來建筑業發展方向
建筑工業化是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它改變了傳統建筑行業中原有的手工作業、粗放型的建筑方式,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工業化的手段,在流水線上建好房子的“零部件”,再在現場進行裝配,對推動我國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因此,建筑工業化備受重視。去年以來,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重點提出要推廣“建筑工業化”;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準體系”,逐步解決中國“城市病”問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要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并將“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標準化,提高住宅工業化比例”作為建設重點之一。
在供給側改革對建筑業的四個方面的影響中,建筑生產方式的影響應是最根本和最廣泛的。其中,建筑工業化又應該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建筑工業化的推行和應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有助于模數化和標準化;整合建筑業和建筑企業的資源,將建筑行業整體資源的作用最大化,實現多方共贏;通過標準化和集中的生產方式,減少材料損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并降低建筑企業的運營成本。
多重政策利好無疑標志著建筑行業這一巨無霸行業的轉型升級拉開序幕,建筑工業化正迎接風口。與傳統建筑手段相比,建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在工期、產品質量、安全性能和節能環保效率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站在國家層面上,建筑工業化的優勢同樣振奮人心: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2/3,用工量也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無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可節水80%、節能70%、節材20%,而且解決了保溫、防水抗滲、不隔音等建筑通病。在國家大力提倡轉型升級的今天,建筑工業化已經是勢在必行。同時,由于實現了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建筑企業在本質上已經是高科技企業,建筑工業化不但為農民工提供了一個工作崗位,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市民保障”。在高科技制造企業里,他們可以轉化為職業技術工人,甚至更高層次的技術人才,職業生涯發生了很大改變,自身價值也得到了最大化實現。而新型城鎮化的重點發展方向是智能、綠色和低碳,所以,新型城鎮化呼喚綠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產品,它要求建筑產業改變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因此,建筑工業化可以和新型城鎮化互相促進,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