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發展與改革重大戰略的“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建設和作為建筑業發展新方向的建筑工業化,已經成為當下市場最熱的關鍵詞,但他們對建筑業改革與發展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供給側改革”對建筑業的四大影響
“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供給來促進經濟增長。從內涵和戰略部署來看,“供給側改革”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從產業層面改善供給;要降低成本,從財稅制度層面改善供給;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在調控層面消除供給制約;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在資本層面強調供給的穩定性。通過綜合分析,“供給側改革”對建筑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生產方式方面。生產方式對建筑行業的影響是深遠而顯著的。在“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建筑行業必須改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的生產方式,推行建筑工業化和生產經營集約化,加強多方合作,豐富合作方式和模式。
——要素投入方面。要素投入本身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建筑業應改善勞動力的供應、加大創新要素的投入、加強建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從而應對建筑從業者人數尤其是高質量人才不足的困境,促進建筑產業和建筑企業轉型升級的實現,形成互聯互通的四庫一平臺、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BIM技術、互聯網技術等信息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整合應用,提升建筑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提高各建筑相關要素的利用效率。
——產業結構方面。產業結構也直接關系到建筑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因此,建筑業需控制產能過剩類行業工程的增加,如資源類工業工程項目、房地產工程項目等,對現有存量優化和消化;加大民生類工程和綠色、智能類新型建筑工程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如公共交通、水利、環保、文體醫教、養老、被動式房屋、綠色建筑、智能房屋和道路等工程項目。同時,應將互聯網+的思想落到實處,增加個性化建筑工程的供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集裝箱房屋、不同建筑風格工程項目等。
——配套措施方面。任何一項措施或變革都需要配套制度的支持才能真正落實。為配合建筑業“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需加速和深化建筑業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市場化;加力推動國有建筑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國有建筑企業的經營活力;逐步推出減稅政策降低建筑企業稅務負擔;完善金融體制改革和體系,豐富建筑企業融資渠道、降低其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