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圍墻打開怎么保障小區安全?
推行街區制后,很多人擔心,以后小區的物業如何管理?小區的安全隱患是不是會增加?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教授王太元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是所有小區打開就會影響安全,也不是所有小區打開就對交通有利,要看小區的封閉狀態和大交通之間的關系才能確定。
王太元表示,所有的小區全部推行街區化是不科學的,有些社區不適合開放,比如小區內道路以及周圍條件環境并不適合開放,因此應該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推行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工作,如社會治安各種手段相互協調的工作等等。
此外,王太元指出,小區的治安并不僅僅是靠封閉來解決,封閉也不能解決安全問題,要靠管理和防范等多個方面,如加強巡邏、守護等多種措施加強治安。
小區打開后,通行車輛多了,噪音問題如何解決,是否會擾民?王太元認為,首先要看擾民到什么程度,通過調查研究,判斷通行之后是否安裝隔音墻,對于不同的問題。包括噪音,涉及的問題都要制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不能一刀切。
6 學區房劃分是否會受街區影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原來城市設計中,單位大院比較多,這與行政管理體制相關,單位管一切,之后逐漸由單位制管理向社區管理的方向逐漸轉變,從其他國家的城市管理經驗看,這是一個大趨勢。
對學區房和擇校來說,與以前單位邊有個很好的學校有直接關系,如之前北京取消的共建學校,就屬于單位和學校的共建。現在,城市管理理念在逐漸的改變。
因此,小區打開后對學區房可能會有一定影響。儲朝暉分析說:“街道和小區,是過去學區如何劃分主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未來小區打開后,如果不改變街道的管轄,應該不會有太大的直接影響,如果打開后改變街區的管轄,可能會影響到學區房”。
儲朝暉認為,對于學區房應總體考慮,一方面,一個好學校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周圍居民也較為穩定,除了新建小區,要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出現劇烈的變化;另一方面,學區房從推動教育均衡來說,屬于浮在水面上的“浮標”,顯示水位在哪里,但不要把目標盯著浮標,實際問題是教育均衡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之后浮標自然會往下降,“學區房只是浮標,如果水位改變,浮標高低也會改變。水位就是指房子的價值” 。
最后,儲朝暉表示,作為城市社區管理,從長期發展來看,從公共資源提供上應該注重公平、均衡,公共服務職能應由政府整體考慮,而不是根據社區和周圍單位部門過多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