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塔樓的立面在技術上采用了兩種不同的小折線模擬曲線的形式,一種立面是采用由玻璃和鋁板構成的垂直形式;另一種立面是由石材和彩色玻璃等暖色物質構成的水平形式,以突出塔樓無棱角、曲線形外表的連續形態。幕墻的平面分雖然比較標準化,但多樣的分格尺寸帶來了多樣幕墻形式的交接類型。幕墻的可開啟部分都是根據居住、辦公、商業的不同用途而設計的。隈研吾試圖通過這些不同材料的運用,將建筑體量分解化小,以產生近人的尺度。三里屯SOHO相對獨特的建筑風格或許只能說是建筑的亮點卻非商業亮點,因為零售商業對立面的通透性及展示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隈研吾設計的外立面幾乎無法改動,廣告位也相對較少,這都是后期招商的制約因素,也讓整個SOHO的商業氛圍比較欠缺。
三里屯SOHO立面
三里屯SOHO的中庭比較緊湊,商鋪劃分基本無面積浪費,非常符合潘石屹想多賣地的訴求。商業綜合體的收益和影響是隨周邊環境變化而變化的。特別是當周邊出現定位相仿的新綜合體,很容易造成原本紅火的商業綜合體出現客流流失,空置率變高,這就要求商業綜合體的平面設計特別是商業裙房的平面設計具有預見性并能適當的調整。例如早期上海正大廣場定位為上海頂級品牌中心。之后由于恒隆廣場和上海新天地的崛起,造成該商場商業消費群體不足,其整體出租率一度不足 60%。后來,正大先后引進真冰溜冰場、KTV、健身館、美容院、反斗城等業態,出租率迅速回升至 98%。三里屯SOHO的曲線的本身就不太好變更,而商鋪還是精裝修交房,室內布局更加固定。面對已經出現的業態混亂和經營不善,三里屯SOHO現有的平面設計由于預見性不足,造成內部業態組合很難再調整 (比如增設主力店),以往國內出現過一些類似案例,如寧波世貿中心、福州華聯商廈等等,這類商業綜合體的最終結局往往就是倒閉拍賣。
三里屯SOHO負一層至三層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