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消費時代體驗經濟的興起,體驗將成為社會消費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城市商業綜合體由單體逐漸轉向區域性組群建筑,在用地方式上轉變為為跨街區的聯合開發,在功能組織上表現為高度聚集的功能群組,在空間組織上表現為城市空間最大限度的立體綜合開發。
本文通過對三里屯SOHO和三里屯Village兩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分析,去挖掘設兩個項目建筑計背后的一系列有關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動因,目前國內大量商業建筑的設計思維依然是以傳統的建筑學為核心的局部的、單一的設計思維,本文正是通過兩個項目的對比來批判以這局限的設計思維,同時也試圖傳達一個觀點:建筑師在整個環節中可以中規中矩的完成任務,也可以有更多作為!
建筑師在參與商業地產設計時,方案應該接受市場專家、商業策劃運營專家、甚至重要商戶的不斷檢驗,由他們提出基于市場角度的修改建議,這種流程下產生的設計方案才能最大化的滿足市場化的商業功能需求,才具有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建筑師還應該盡自己所能去超越開發商的基本要求:多考慮一下方案的社會性、經濟性、環保性、參與性。甚至將設計開放給商戶和市民。當建筑建成后,還要不斷的接受反饋總結經驗,要知道,一個草率的商業綜合體將導致建筑與建筑、建筑與城市之間處于割裂的狀態,這樣的建筑完全不但無法有機融入到城市空間環境中。更無法創造應有的商業價值,還會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帶來了一系列城市問題。
城市中綜合體本身就是相當復雜的,涉及到非常多的人和利益,它和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然而,經過“學院”建筑學洗禮的人對這類建筑往往缺乏清晰全面的認知,我們甚至對它產生了各種偏見和誤解,筆者希望通過本文提供的一種視角,讓建筑學相關人士去關注城市中除開建筑的那些復雜而有趣的個體、事件。或許,一個獨立理性的認知比某個實在具體的“設計”更有價值。
后記:
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筆者閱讀了大量大眾傳媒的文章和商業地產報告,也發現這些行業和“建筑學”看待事物的巨大差異。大眾傳媒會摘抄地產大亨說的最聳動的那句話,他們喜歡洋洋灑灑寫很多文字唱衰潘石屹,也能把三里屯SOHO的業主的遭遇寫得聲淚俱下。而地產界人士則可以做上百頁的PPT分析三里屯Village的業態,羅列出各種品牌,去分析有多少電梯多少扶梯。而建筑學人士,依舊在談商業綜合體怎么設計,八股的分析完交通選址布局之后,開始大書特“中庭設計”“外部空間設計、 “線性平面”等等。在我看來,這種隔閡的主要原因是:真的懂的人不太說,說很多的人不太懂。只求真的懂的人能站出來多說說,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參考文獻:
黃浩然,“商業基礎培訓資料”
黃浩然,“城市綜合體實戰操盤解碼系統”
“羅蘭貝格王榮:死亡已經在向許多商業地產招手”,《21世紀經濟報道》
“三里屯的好生意和壞生意”,《環球企業家》
“三里屯Village &三里屯SOHO:一路之隔,天壤之別”,《今日樓市》
“北京三里屯SOHO“零客流”的無奈,SOHO中國陷散售隱疾”,贏商網
靳華 陳建波,“太古三里屯Village 帶給商業地產新的驚奇”,《樓市》
靳華 陳建波,“潘石屹三里屯SOHO熱銷背后:散售型商業的難題”,《樓市》
同致行(中國),“北京典型城市綜合體考察報告(一)——全銷售型商業發展模式探究”
羅健中,“北京三里屯之演化_三里屯Village實例分析”,《城市設計》
“北京新三里屯Village”,《世界建筑導報》
“從三里屯Village看中國 ‘公共領域’”,《北京規劃建設 》
羅健中 林天祥,“三里屯Village的開放實驗 開放城市中的開放建筑”,《城市環境設計》
虞大鵬,“自我的存在隈研吾設計的北京三里屯SOHO”,《時代建筑》
黃珂,《“整合”商業綜合體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