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篩紅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47歲的翟篩紅都是不折不扣的勵志傳奇:從連板凳都做不好的蹩腳小木匠,成為蜚聲全國的“木工狀元”;從打零工謀生的農民工,成為知名央企的管理人員;從只有初中文化的失學少年,成為鼓舞無數年輕人的“全國青春勵志人物”;從江蘇靖江農村走出的靦腆小伙兒,成為全國勞動模范、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兼職副主席……
巧與拙,進與退,謙遜和霸氣,平凡與偉大,一個匠人能具備的各種特質在他身上神奇地融為一體。
1985年夏天,16歲的翟篩紅初中畢業。看著家中貧困多病的父母,他依依不舍地收起求學之夢,告訴父親自己想學門手藝。
江蘇靖江以木工手藝精湛而聞名,翟篩紅近水樓臺,拜了一位木匠師傅。學徒一年四季干的都是搬木方、拉大鋸這種粗重的體力活兒,沒有工錢、工作辛苦不說,最讓翟篩紅心焦的是師傅藏技不授,只肯教他鋸木、刨板、打眼這種最簡單的基本功。直到18歲出師,他連一張完整的木凳子都不會做。
時任中建五局裝飾公司總經理都云樹記得很清楚,1995年,他第一次見到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翟篩紅時,就認定這個小伙子與眾不同。雖然當時的翟篩紅手藝并不出挑,但做事卻格外踏實,干活兒毫不惜力。別人干活兒間隙喝喝水、聊聊天,只有他能一上午不說一句話,不是自己悶頭刨料,就是圍著別人做好的成品反復琢磨。晚上收工之后,他也從不像別的工友一樣打牌、喝酒,而是安安靜靜地在廢紙上畫圖紙。最讓都云樹震驚的是,有一天這個寡言少語的小伙子跑到自己面前,鼓足勇氣向他借一本叫《營造法原》的專業書籍。
《營造法原》是清末民初營造大師姚承祖的著作,文言文,繁體字,豎排版,建筑專業的大學生讀起來都極為吃力,只有初中文化的翟篩紅卻想一窺其中堂奧。雖然心中百般懷疑,但都云樹還是猶豫著把那本書交到翟篩紅手里。沒想到,半年之后,翟篩紅居然真的吃透了《營造法原》,這著實讓都云樹吃了一驚。問他怎么認書上的字,翟篩紅老老實實回答:“查字典,問別人,看著圖自己猜。”用掉半年里所有的工余時間,老翟把書中的精華都裝進了自己腦子里。
沒事的時候,翟篩紅喜歡遍尋名勝古跡,不為怡情賞景,只為尋找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就連難得回次江蘇老家,他也要跑去黿頭渚研究古廟的雕龍柱,看的遍數多了,連龍身上有多少鱗片都記得一清二楚。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別人不經意間,翟篩紅已經一點點化繭成蝶,從一個手藝平平的小木匠,成為絕技在身的頂尖高手。
翟篩紅制作的榫卯結構木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