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牌裝飾五子之一,瑞和在23年的發展征程中,榮譽滿載,數盡輝煌。如今,瑞和進軍光伏、成立創客、設立綜合研究院,成為建筑裝飾行業發展高新技術的標桿企業。2015年,將是瑞和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新標簽,在深南東路3027號這個新起點上,李介平將帶領瑞和這艘巨輪駛向廣闊新彼岸。
瑞和董事長 李介平
瑞和在2014年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后,轉型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后,瑞和將會從依賴傳統單一的裝飾主業轉變為,以公裝及定制精裝為基礎產業、以光伏發電為支柱產業、以光伏建筑安裝施工為輔助產業三大產業并駕齊驅。
今年以來,瑞和股市表現良好。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增幅達12.21%;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增0%—30%。在喬遷新址之際,瑞和正在積極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以籌集資金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拓寬增長空間。
綠色施工和設計是瑞和大廈舊樓改造工程施工中的最大亮點。一組數字足以說明:節能60%以上、節水30%以上,項目設計無裝飾性構件,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約為15%。
三大產業 重構發展格局
記者:在瑞和23年的發展過程中,裝飾主業從來都是企業的戰略重點,在今天高度專業化的市場環境下,瑞和的發展戰略是否會發生轉變?
李介平:瑞和具有23年的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經驗,擁有國家最高等級的設計施工資質,培養了一大批行業精英和業務骨干,培育了一大批忠實的戰略性合作伙伴,因此,瑞和不會放棄原來的建筑裝飾主營業務。
做好裝飾主業一直是瑞和不變的發展戰略,但并不代表這個戰略是一成不變的。面對行業所處的變革時期和競爭白熱化環境所帶來的考驗,瑞和也在尋求完善自我的蝶變過程,并適時地提出了“在升級中構建核心競爭力,在轉型中謀求穩健發展”的戰略構想,打造適合瑞和自身長遠發展的商業盈利模式。
瑞和在2014年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后,轉型力度進一步加大,進軍光伏、成立創客、設立綜合研究院。今后,瑞和將會從依賴傳統單一的裝飾主業轉變為,以公裝及定制精裝為基礎產業、以光伏發電為支柱產業、以光伏建筑安裝施工為輔助產業三大產業并駕齊驅。
企業戰略轉變帶來的前景優勢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有所體現,公司上半年股價實現了快速增長。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4.07億元,同比增長12.21%,利潤為1841萬元,同比增長6.93%;預計2015 年1—6月凈利潤同比增長0%—30%。目前,瑞和還在積極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以籌集資金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拓寬增長空間。
互聯網思維 對接企業管理
記者:瑞和是否已經做好了迎接“互聯網+”的準備?瑞和是如何借此實現轉型升級的?
李介平:互聯網化是企業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也是裝飾行業的發展大勢。為此,公司立足主業,積極探討“互聯網+”對公司各業務鏈條完善和重構的作用,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尋求自營業務升級。
瑞和的互聯網化主要體現在企業信息化方面。從無到有、從缺到全、從OA到ERP,瑞和的信息化建設之路十分矚目。在項目管理方面,瑞和進行了管理變革和流程梳理,先后與用友、金蝶、上海軟件開發公司聯手搭建了信息化平臺,在建立OA與HR系統強化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同時,營銷業務和項目管理也得到了ERP信息化系統的輔助管理,使前方與后方的業務對接更加順暢,降低了項目運營成本和項目風險,減少了對項目原材料的浪費,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尋求自營業務升級方面,公司在自身原有材料規模化采購的基礎上打造集中采購平臺,在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同時,貫徹“綠色裝修”理念,建立企業內部綠色裝修標準體系,全程檢測、監測裝修材料,確保項目原材料使用能夠環保達標。
同時,瑞和還成立了建筑裝飾行業綜合科學研究院和創客公社公司,完善了科研結構建設。隨著產業園區即將投入使用,瑞和將形成學術研究、項目孵化、生產運營一體合作運營的良好局面。
創新理念 打造地標工程
記者:公司的新辦公大樓瑞和大廈現已成為深南東路的新地標,您當初是怎么想到將一棟舊樓改造成為一個地標景觀的?
李介平:瑞和大廈是深圳唯一一座由75個無規則的異形通透玻璃“鉆石面”構成外幕墻的建筑。幾年前,瑞和大廈的原址上還是一座9層高的舊樓房,現在已成為深南東路上獨一無二的景觀性地標。
我認為,中國的建筑業在經歷了大規模興建、新建與維修并重的兩個時期后,已經進入現代化改造時期。對原有建筑進行結構調整和使用功能的轉化,以滿足人們對建筑日益增長的新要求,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價值。瑞和大廈改造項目正是一個順應趨勢的示范項目。
之所以決定將其改建成一個深圳的搶眼地標,是因為大樓改造必須體現企業的創新精神,代表企業的施工技術,體現企業的設計水平。因此,我希望它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醒目的識別性,可以融入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瑞和特聘美國KIP國際建筑設計事務所總建筑師井上邦雄全權主導瑞和大廈的概念和方案設計。在我看來,瑞和大廈不是一個簡單的大樓,更不是工具,它是有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