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信仰對話:
心無旁騖專注百年品牌
記者:每一家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都離不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作為北京市建筑裝飾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和全國建筑裝飾百強中名列第五的企業,港源裝飾在團隊管理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經驗?
王波:港源裝飾開始是一家依托北京城建集團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合資期滿后改為民營資本占70%的內資企業,如今已成為完全的民營上市企業。我們的管理特色是集國有企業的規范、合資企業的效率和民營企業的靈活于一身。
港源裝飾的發展壯大,正是得益于長久以來形成并一以貫之的“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方能成就自我價值”的企業經營理念和“厚德敬業、務實創新、團結進取、追求卓越”企業精神。同時,我們努力保持合資企業的效率,注重民營企業的靈活,很好地避免了國有企業的弊端,這使得入職港源裝飾的員工都具備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帶來了穩定的團隊、穩定的勞務隊和穩定的供應商,進而使我們擁有了穩定的服務水準和穩定的客戶群。
記者:發展路徑選擇和經營制度設計是保證一家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您怎么看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做專做精”和“做長做久”?
王波: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與堅持就是一個不斷抵制誘惑的過程。我20多歲就進入了建筑裝飾行業,在經營港源裝飾的這些年中,裝飾施工的艱辛和需求多樣化的挑戰,常常讓我萌生選擇多元化經營的念頭,我也確實做過一些嘗試,但最終我還是堅定了最初的選擇。我認識到,做什么都不如做建筑裝飾來得得心應手。雖然經商是為了賺錢,但更是為了做事業,建筑裝飾就是我們的事業。
我認為,所有把企業做長做久的都是把事業做專做精的人。人生有限而事業無限,人的一生能做成一項事業就不簡單,而要能夠有所成就,必須矢志不移,始終如一,在專精上下足工夫。只有專精才能長久。衣食住行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剛性需求,因此建筑裝飾是可以長久做下去的事業,具備做長做久的基礎。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選擇做專做精的企業戰略和發展路徑。
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靠一套不斷完善的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任意折騰,唯有依法才能做到長治久安。治大國如此,管理企業也是如此。俗話說:“國有常法雖危不亡,家有常業雖貧不饑。”做企業要想長盛不衰,秘訣也是依法治企,按章辦事。港源裝飾成立以來,高管團隊矢志做百年品牌,認準了依法治企這一原則。在高標準建立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和貫徹規章制度化方面,港源裝飾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比如,率先通過了環境體系認證,第一批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及職業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只有建立健全規則,按照現代企業規范運作,才能實現做專做精和做長做久。
記者:港源裝飾是去年唯一一家百佳專業化大型公建類獲獎企業,可否談談貴公司是如何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的?
王波:港源裝飾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成立的第一批裝飾公司。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立志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努力做精、做優、做強,為推動裝飾行業的健康發展積極貢獻一家專業公司的綿薄之力。
成立20余年來,公司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這完全得益于行業協會的正確引導和公司在專業化發展之路上的執著與堅持。在專業化發展上,我們心無旁騖,大力匯集人才,積極開展科技研發,形成了集專業化設計、加工、施工、技術研發于一體的施工管理體系。特別是在綠色施工方面,港源裝飾是業內首家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裝飾企業,也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最早一批產業化基地單位。
作為港源裝飾的創始人,我親身經歷了裝飾行業的演變進程,并始終積極探索和總結裝飾施工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尤其是在設計與施工一體化、綠色無膠化施工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很有成效,也深得同行青睞。
與創新同行:
設計領銜挑戰新興市場
記者:政府性項目是港源裝飾的傳統優勢所在,而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令設計院面臨著市場化轉變的課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貴公司主要面臨的挑戰是什么?并就此做了哪些調整?
王波:政府項目市場的急劇萎縮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但事實上,我們在幾年前就一直利用多年來積累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不斷沖擊各種不同投資主體的市場。
市場化是一個行業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港源設計院市場化預示著我們的設計已經日趨成熟,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現階段,設計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許多國外知名設計公司(如HBA)也紛紛涌入中國搶占市場份額,如何塑造港源設計自成一體、獨特的設計風格,贏得市場青睞,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也對設計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除了注重過硬的業務能力和素質要求外,更追求設計創新。我們深知設計先行的重要性,在港源設計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對設計師創新能力的培養,著力于港源設計風格的塑造和港源設計品牌的打造。
近幾年,我們在市場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加強了與國外設計團隊的交流,完成了公司設計體系搭建,培養并引進了一大批高水平設計人才,設計團隊素質得到很大提升。通過收購香港十大設計師之一梁志天所擁有的梁志天設計,我們的設計力量有效增強;與國外知名設計院所合作交流,我們的設計師開拓了設計思路。我們堅信,只要充分發揮好設計的龍頭作用,就必能為裝飾業務提供新的增長點,為裝飾業務注入新的活力。
與大勢相融:
讓企業發展更有力量
記者:今年以來,多家裝飾企業遞交了上市計劃書。您怎么看傳統裝飾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王波:建筑裝飾行業經過幾十年的蓬勃發展,形成了企業賴以生存的原始資本積累。然而,隨著行業發展的升級,制約公司發展的資金問題日益凸顯,進入資本市場,成為公司解決資金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入資本市場時,傳統裝飾企業往往因缺乏資本運作經驗,而使得企業運營存在一定風險。傳統裝飾企業應重視以下幾點:第一,做好前期的資金管理工作,加大風險防范意識,合理管控各項資金的流通、使用;第二,注重分散投資,“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根據公司戰略布局和業務情況,制定合理的資本配置方案;第三,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提升公司主營業務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上市能幫助企業突破資金瓶頸、實現品牌提升,但是并不能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如果企業本身尚不具備上市的基本素質,在制度建設、規范運作方面并沒有做好準備,那資本市場只會讓企業的弊病更加無處遮掩,“怎么上去怎么下來”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記者: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木吊頂工程是港源裝飾與境外設計團隊成功合作的經典案例,您怎么看傳統裝飾企業的“走出去”現象?貴公司在這方面有何部署?
王波: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積累并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誠然,港源裝飾有過15年中外合資企業的運作經歷,也有過與境外設計團隊成功合作的案例和進入國外市場承接訂單的經歷。但若把開拓國際市場作為公司的戰略有序展開還需要更多的條件支撐。我認為應該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建立和完善能夠勝任跨國業務的團隊并具有國外市場的運作經驗,二是公司具備抗擊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公司有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發展戰略和對國際市場規則的熟練把握。
港源裝飾在本土市場積累了良好內功,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國外市場競爭,制訂并實施了“走出去”戰略。首先,我們已經在香港設立了港源建筑裝飾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國際都市窗口企業尋求進入國際市場的良機;其次,如前所述,我們已入股梁志天設計,將港源設計提升到國際水準,通過與多國設計團隊合作,不斷提升設計能力,并通過設計將港源品牌推向境外市場,打造企業的國際知名度;最后,我們要根據江河創建的國際化總體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適時進入國際市場。
記者:時值中裝協成立30年,您認為過去協會為推動行業發展做了哪些工作?未來協會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王波:中裝協是建筑裝飾企業的領航者,其重要地位已得到業內企業高度認可。第一,中裝協是道路開拓者,為裝飾行業開辟了道路,為大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二,中裝協是橋梁搭建者,為企業與政府間搭建了“橋梁”,企業大多問題和訴求能夠通過協會這一重點紐帶得以解決;第三,中裝協是行業規范者,善于歸納、總結行業共性規則,規范企業行為,維護行業穩定秩序。正是由于協會在這三種角色上的努力作為,才鑄就了中國建筑裝飾行業30年的輝煌。
建筑裝飾行業在中裝協的正確引導下,已經取得了質的飛躍,現正在繼續攀登新高,向綠色裝飾以及互聯網方向拓展。今后,希望協會可以在新領域加強引導,激發企業創新精神,為企業創造更廣闊的舞臺,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