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晞
他是老師。從清華工美到清尚再到清控人居,在企業里,所有人始終稱呼吳晞為“吳老師”。也許是職業習慣使然,像老師批改作業一樣,他會很認真地修改每一份文件,包括標點符號。
他是企業家。吳晞帶領一群以清華美院師生為主的實踐者,創立了清尚品牌。他大膽改制,理順了校企的責、權、利,企業凈資產增長數十倍,他本人也多次當選全國建筑裝飾行業優秀企業家。
他也是行業觀察者和思考者。吳晞言辭犀利,積極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奔走呼吁。他呼吁提高室內設計師的身份認同感,建立相對獨立的室內設計取費標準,并受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委托牽頭起草了室內設計取費新標準。
清尚如今年產值十幾億元,有數個自然人股東分享發展紅利,但他不占任何股份,他說他收獲了友誼和快樂。退休后,吳晞將回歸學校,身份仍是老師。
教育者吳晞
記者:您曾經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老師,是如何走上企業管理者崗位的?
吳晞:我從1982年1月留校工作至今已經32年了。現在有一句常問的話,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在這30多年里,我當過中央工藝美院團委書記、基礎部副主任、裝飾藝術系副主任,也當過校產辦主任和分管美院多個企業的院長助理。正因為曾經分管美院企業,2000年中央工藝美院并入清華大學之后,我被學校調往清華大學企業集團任副總裁,再派回美院任“美院企業改制領導小組”負責人。當時,由于我完整地提出了美院校辦企業改制計劃,就被學校任命為改制后企業——清尚公司(原清華工美)的董事長,這一干就是14年,從“吹哨的裁判員”變成了“踢球的運動員”。
其實,像我這樣在企業任職,不論真正是什么角色,外界也可能轉變對你的看法。但我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是學校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這也是我十多年來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而個人不參股的原因。
記者:從老師到企業管理者,身份的轉變,您后悔當初的選擇嗎?現在還在清華美院授課嗎?
吳晞:從個人愛好來講,我更愿意做教師和藝術家。“從吹哨的變成踢球的”這一角色變化純屬學校的工作安排。我們那一代人,想得更多的是服從學校安排。學校不缺一名教授或者一個系主任,但缺乏懂藝術、懂企業管理、能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在學校教學、科研的氛圍和語境之下,經商不一定是個明智選擇。但像我這種受過傳統教育的人,被學校教育成要“干一行,愛一行”,一下就變成現在這樣了。順勢而為,現在的工作也很好,我并不后悔當初服從了學校的安排。
我現在是學校的客座教授,會去給本科生、研究生做一些講座,給年輕人講如何創業,講藝術設計如何與市場接軌,有時也結合實際工程講石材在建筑當中的運用等專業性話題,他們都很感興趣,因為這些都是他們今后將碰到的問題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