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4日召開的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作為我國文化建筑建設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孚泰文化集團董事長譚澤斌曾以廣東省政協特邀委員的身份出席了政協會議。“兩會”期間,他又以“社區音樂廳是劇院建設發展方向”為議題提出了建議。
譚澤斌認為,廳堂演藝文化設施是指劇院、音樂廳、文化館、會議廳(會堂)、禮堂、多功能廳、室內體育場館、演播廳、青少年宮及300人以上的會議室等演藝文化建筑設施,這些廳堂既可以發揮專業演出、會議慶典、音樂創作實驗劇場等專業作用,也可以作為大眾文藝娛樂、音樂與藝術教育、聚會等民眾喜愛的場所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經他初步調查,光一個廣東省各類廳堂就超過1萬個,按平均每個廳堂可容納300個觀眾席計算,座位數達到300萬個,存量設施巨大。
特別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提出,我國文化設施建設掀起了新高潮,各地陸續建設了一大批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其中不少廳堂演藝文化設施還成為了城市的文化地標。
然而,由于我國劇院建設較多模仿歐美廳堂建設模式,演出功能(如聲、燈、電)適合歐美音樂,但對我國民族音樂、器樂觀演效果較差;建設前期未作經濟指標和運營分析,導致盲目建設;管理水平低、未形成一個文化產業鏈,沒有集群效應等原因,我國現有的劇院觀演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經營嚴重虧損,部分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建筑聲學、音響、專業舞臺燈光、專業舞臺功能難以滿足專業演出、專業會議、專業慶典的基本功能。
因此,中孚泰劇院建設團隊發揮“大劇院建設專家與領導者”、“聲學裝飾工程開創者”的特殊作用,在近年來參與設計與建設劇院的過程中,通過與歐美國家劇院建設咨詢專家、運營專家、國際建筑設計師的頻頻接觸,以及在歐美的多次實地深入考察,發揮了許多引領性的作用。
同時譚澤斌認為,大劇院建設必須按規律辦事。大劇院怎么建?功能如何定位?老百姓的文化消費需求是什么?地域文化有哪些特點?傳播什么樣的文化?這一切都要做調查研究。對大劇院的功能系統、運管系統以及市場資源做出科學規劃后,再本著集約型的建設原則,這樣才能減少盲目性。
他建議:未來劇院發展方向可以嘗試向集群化、集約化、社區化發展,政府把控大方向,并堅守大原則,另由市場運作推動行業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健康持續發展的劇場生態。
從目前看,劇院實現社區化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易操作、貼近民生的特點,是切實可行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必要將現有的舊文化宮、少年宮、社區文化中心、街道活動中心、社區會所、舊劇場、禮堂及學校禮堂劇場、大會堂、演播廳、多功能體育場館、群眾藝術館升級改造成社區專業的多功能音樂廳、劇場及文化活動中心。
在重視民生的今天,劇院建設必須讓老百姓容易去,到了之后要真正通過高質量的劇院提供給他們高質量的演出效果,尤其是聲學效果這塊,并且繁榮社會文化演出力量,降低百姓觀演的成本。同時,劇院社區化的普及,可以成為學生舉辦畢業典禮、生日Party、聚會、慶典等重要社交活動舉辦地,兒童的文化基礎打造從這里開始,演藝小明星從社區音樂廳起步,世界級的優秀劇目、音樂創作從這里起步,讓百姓享受便利、豐富多彩、高品位、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活。
譚澤斌還表示,目前中孚泰在中國十大優質劇院占有六座,三佳聲效劇院占有兩座,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優勢推動社區音樂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同時他認為,民族文化復興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應該履行的責任與義務。他希望能“團結一批有志于文化建筑的有識之士,為國家建設一批可以流傳百年的文化建筑作品。希望退休之年,世界100個大劇院中有20個在中國!中孚泰的劇院夢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建筑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