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劇院建設專家與領導者深圳市中孚泰文化集團董事長譚澤斌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劇院發展可以嘗試向集群化、集約化、社區化發展,政府把控大方向,堅守大原則,另由市場推動行業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持續發展的劇場生態模式。
中孚泰文化集團董事長譚澤斌
經初步調查,目前全國專業劇場有兩千家左右,單廣東省的劇院和各類廳堂就超過10000個。按每個廳堂平均設置300個觀眾席計算,座位數達到300萬個,存量巨大。
然而,我必須遺憾地指出,目前我國劇院建設和運營現狀令人擔憂。由于我國劇院建設較多模仿歐美廳堂建設模式,演出設備(如聲、燈、電)更適合歐美音樂,對我國民族音樂、器樂的觀演呈現效果較差;建設前期未做經濟指標和運營分析,導致盲目建設;管理水平低,未形成文化產業鏈,沒有集群效應,導致我國現有劇院觀演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經營嚴重虧損,部分還存在安全隱患;音響、舞臺燈光等功能難以滿足專業演出、專業會議、專業慶典的基本需求。
我認為未來劇院發展可以嘗試向集群化、集約化、社區化發展,政府把控大方向,堅守大原則,另由市場推動行業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持續發展的劇場生態模式。
劇院實現社區化發展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易操作、貼近民生的特點,是切實可行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們可將現有的舊文化宮、少年宮、社區文化中心、街道活動中心、社區會所、舊劇場、禮堂及學校禮堂劇場、大會堂、演播廳、多功能體育場館、群眾藝術館升級改造成社區的專業型多功能音樂廳、劇場和文化活動中心。
在重視民生的今天,必須降低百姓的觀演成本,使他們能夠真正通過高質量的劇院欣賞到高質量的演出。同時,社區化劇院一旦普及,還可以成為學生畢業典禮、聚會、慶典等重要社交活動的舉辦地。兒童打造文化基礎從這里開始,演藝小明星從這里起步,世界級優秀劇目、音樂創作也從這里起步。
我認為,民族文化復興不應僅僅是政府的事,還應是一家有責任感的企業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我希望能團結一批有志于文化建筑的有識之士,為國家建設一批可以流傳百年的文化建筑作品。我希望在退休之年,世界100家大劇院中有20家在中國!中孚泰的劇院夢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建筑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