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創業十問:黑龍設計品牌創辦人王黑龍經驗分享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5-05-07 16:29:3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編者按:近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潮更加洶涌,北京國際設計周也新增服務板塊,為創業設計師提供一站式平臺,設計創業一時間成了熱門的話題。但其實長久以來,為了更肆意施展才華,更充分展現個性,自主創業一直是很多優秀設計師的必然選擇。設計師自主創業指數的日趨增長,成就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設計企業,他們逐漸成為中國設計的中流砥柱。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設計企業在“設計思維”、“營銷思維”、“管理思維”的變換中,選錯方向,折戟沉沙,陷入困境。成功沒有定式,但有章可循,為了給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設計師一些參考,此次我們特邀數位在設計創業上頗有心得建樹的前輩來分享他們的創業歷程和經驗體會,總結一些方法,解決一些問題,此次接受采訪的是黑龍設計品牌創辦人、設計總監王黑龍。
黑龍設計品牌創辦人、設計總監王黑龍
關于王黑龍:王黑龍,著名室內設計師,創意空間制造者。黑龍設計品牌創辦人、設計總監,HLD設計顧問(香港)創意總監。現任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輪值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實踐導師。
關于深圳黑龍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深圳黑龍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從事室內設計和環境設計近二十年,設計領域主要涉足酒店、會所、餐飲、總部辦公、地產樓盤等空間領域,歷年來以其良好的信譽和穩健的作風,使公司穩步發展并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團隊,黑龍設計曾先后與喜來登、皇冠假日、希爾頓、豪生和洲際等國際著名酒店管理集團進行了廣泛的合作,更是希爾頓在中國本土選擇的第一個合作伙伴。與國際酒店集團豐富的合作經驗使其作品具有少見的職業性。
【室內設計師創業十問系列訪談之約深圳黑龍室內設計有限公司王黑龍篇】
【第一問:創業前的準備和和創業時機的把握】
【個人創業經歷】在創業前,您個人在專業水平和人脈以及其他方面有哪些積累和準備?您是在從業多少年后選擇創業的?選擇創業的原因是什么?當初室內設計行業的大環境怎樣?現在回過頭看,那是好的創業時機嗎 ?
王黑龍:其實在走上設計這條不歸路之前,我一直在大學教書,出于直覺,很早就提出并參與創立室內設計專業,但直到94年來深圳前,并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好在自身興趣龐雜,雖然大環境閉塞,仍然閱讀了許多藝術類、社科類書籍,包括一些少得可憐的外文設計類書刊,并由此被設計“魅惑”了。也由此結識了當時中央工藝美院的梁任生先生、何鎮強先生,并成為中國室內建筑學會最早期的會員之一,所謂的創業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不自覺的,只是在89年后國內壓抑的環境中想逃離出來透透氣、見見陽光,當時除了出國,到唯一的開放窗口——深圳是最方便的選擇了。這與許多來深圳淘金的人可能出發點不一樣,也因此沒有什么負擔,只是覺得深圳真好,藍天白云大太陽,且沒有任何社會關系的牽絆。要說當時的設計環境,只能說是洪荒階段,沒有規則、缺乏最新資訊,但不缺熱情。雖然還沒有獨立設計公司的生存土壤,但簡單的市場需求已足夠你鼓勁去拼搏、去表現了,沒有營銷、沒有策劃,只需你的技術才能和為委托人帶來巨大利潤的利用價值,那是一個野蠻生長的環境,能生存的留下,不能生存的走人,而要生存并能獲得聲望就全在你的造化了,想想還真是一個可愛的時代,以致我這種完全不可能創業的都創業了。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