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泉:設計的尺度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3-06-18 13:59:5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設計師介紹:
王文泉,國家注冊高級室內設計師,中國裝飾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最早的完整家居倡導者之一,現任北京鳴仁別墅裝飾設計機構創意總監。從業16年,多次獲得國內、亞太地區設計獎,并出版有《室內外談風水》《王文泉室內設計作品集》。服務的客戶有:財富公館、東方普羅旺斯、中海尚湖世家、中海九號公館、香山清琴、遠洋奧北、中糧祥云、貴陽保利溫泉、寧波龍溪谷、邯鄲溫泉逸墅等。
王文泉
王文泉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在大學校園里長大,他的母親是大學中文系的老師。七八歲時,王文泉經常看到很多藝術系的學生在校園寫生:畫油畫、畫素描。強烈的好奇心和懵懂的求知欲使他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學繪畫,高中學油畫,大學學環藝,畢業之后從事室內設計行業。看似自然而然,其實是王文泉認真思考自己人生定位的過程。
高屋建瓴
“我認為藝術有兩類,一類是創作靜止的畫面,純粹地表達個人的理念、想法及精神訴求;另外一類是創造空間,創造有靈魂的、能打動人的、能被人居住的空間。”王文泉認為,“前者能打動特定人群,猶如陽春白雪,一小部分的人被它感動,為之如癡如醉,大部分人卻對它置若罔聞。后者的氣場更強大,就像法國、英國、意大利、梵蒂岡等地的建筑藝術,使每一個身臨其境的人都被感染,接受心靈的洗禮——它感染的不是一部分人,而是所有看過它的人。我認為室內設計也是如此。室內設計師是靈魂空間的創作者。與平面藝術相比較而言,室內設計對社會的影響更深遠。”
因此,王文泉將室內設計行業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并選擇了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雖然環境藝術專業屬于這個學校的新興專業,但是這個學校比中央美術學院的師資力量更雄厚,像潘天壽等名師都曾在這里任教。學校有很多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老師,曾給予了王文泉很多非常有啟發的指導。
王文泉一直有個信念:做一個行業就要爭取做這個行業中最優秀的,只有這樣,創作的作品才最有意義。“高屋建瓴,站得高,就要看得遠、鉆得深,追根溯源,深刻地體會和領悟深層次的文化底蘊。”
畢業之初王文泉在學校的研究所就職,后來在國內建筑設計公司從事了一段時間的設計工作。正是從事設計行業的經歷,使他更深刻地認識到國內設計行業的不成熟。“國內很多設計師學習的知識比較膚淺,只是表面化地模仿,無法抓住深厚的文化內涵,大多都在照貓畫虎。”他覺得這對設計師自身也是一個潛在的危險,設計容易很快過時。基于這個考慮,他選擇去法國波爾多留學深造。
“國內沒有歐式文化的土壤,留在國內很有可能還是向同類設計師學習,想要‘高屋建瓴’幾乎不可能。所以我選擇到法國——一個裝飾文化深厚的西方國家留學。”留學完全是自費,但王文泉從來沒有后悔,至今他仍認為留學是最正確的一條路,“波爾多是我深造之地的不二選擇”。
術業有專攻
回國后,王文泉先在一家香港的設計公司工作。當時的設計費算是相當高的了——每平方米1500元左右。王文泉說:“當時,可以說每個作品都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我也完全被自己從事的工作打動。”
高昂的設計費,自我價值的實現。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堪稱收獲豐厚的工作并沒有使王文泉“駐足”。他做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項目設計,星級賓館、大型娛樂會所、辦公室、售樓處、高檔公寓等。王文泉逐漸認識到:人想要在一個領域出類拔萃,一定是專業的。3年前,王文泉辭職進入了鳴仁裝飾。
“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做和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別墅設計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發揮空間很大。別墅設計包羅萬象,能夠最體貼入微地展示人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另外,別墅設計能夠將一些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并創造出很多獨特的東西。別墅設計甚至有這樣一個功能——別墅設計出來之后,很可能改變房主素有的看法。很可能房主到一個新空間后耳濡目染,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全新的自我意識看待自己。就像我曾經設計的一個圓形大廳,房主人進去后一種豪邁感、成就感及自我肯定感油然而生,這個空間使他感覺自己像是世界的主人,宇宙的中心,發號施令的領導者。”
一般來說,王文泉設計一個別墅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這只是完成了前期的設計,具體實現可能四個月、一年乃至一年半。別墅大小及別墅是否有一些像改造外觀之類的需求,都會影響別墅前期設計、后期施工的時間。
按照王文泉的工作習慣,別墅設計先從環境入手。先了解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及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包括地緣文化和周圍的文脈。這個別墅可能在北京的昌平、順義,也可能在杭州、貴陽。所處地脈和周遭環境的不同,造就了它們不同的特色。王文泉舉例:“北方的陽光房不好用,地下室比較好用。南方則反之。江南水鄉的潮濕度可能偏高,采光、通風、窗戶的大小都會設計得有所不同。”
王文泉的設計理念真的是四個字:“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人居的環境應該符合天道、地道、人道。天道包括冬、夏、寒、暑四時運行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地道是山、水、河流以及周圍環境相互協調的關系;人道是對人的生活方式最深入的一個理解。
王文泉希望自己的設計作品給客戶這樣的感受——一種感動,靈魂上的感染和洗禮。“這往往不是靠夸張、渲染體現的,而是設計本身隱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我覺得理想人居的外在形式是這樣的:很文化,但不做作;實用,但不庸俗。”
深厚的積累
近期作品中,王文泉比較喜歡自己給唐國強設計的別墅。原生態的文化灌注其中,使人產生洗盡鉛華的感覺。是絢爛之后歸于平淡,是經歷了波瀾起伏、人生巔峰之后對文化認識的返璞歸真。同時這個設計也實現了唐國強的精神需求。“我設計出的空間使他感覺與自己的文化底蘊非常契合,95%以上的設計得到實現。”唐國強酷愛書法,自己也寫了很多書法作品。并且以此為樂,以此作為理解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所以我在他的房間里設計了一個書畫評鑒室。他對于品酒也有很高的需求,將邀請朋友品酒作為一個很好的社交方式。所以我將酒窖和品酒間做得非常有文化。”
在王文泉看來,設計師這個職業和演員非常像。要求知識面既深又廣。行業已經包羅萬象,只是會畫圖、懂工藝、懂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藝術有比較深的領悟能力;人生閱歷不能太少,“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年輕人會創造一個五六十歲老年人的居所(如果不深入研究)。有很多的生活細節、心理的體驗,無法言傳表達”;廣泛的閱讀、學習非常重要。“轉益多師為我師,廣泛地向更多人學習,無論與行業相關干與否。”
如古人所言“茍日新,日日新”,王文泉的設計理想是不斷地突破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這樣才能跟得上甚至引領時代的發展。所以他在設計中從來不墨守成規。“進行根源于一些室內設計文化、裝飾文化的創作。不同于一些簡單的自我發揮,而是在一個有根有據的文脈傳承下、承前啟后并且結合于現在不斷涌現的新的生活方式,創造的一些更新的東西。”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