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后,設計變得很順——華人設計師季裕棠
來源:中國酒店設計網 時間:2012-06-13 16:45:5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坐在自己最新設計作品上海柏悅酒店(Park Hyatt Shanghai),國際著名設計師季裕棠(Tony CHI)首次接受專訪、談論這處傳遞著以靜帶動理念的空間。他心中的“靜”正是對于空間設計的解釋,“對我來說,它就是上海的天壇”。
國際著名設計師季裕棠(Tony CHI)
仰慕這位設計師的人們或許沒有料想到如此簡單的回答,但這確是真實的季裕棠,他不使用任何驚世駭俗的遣詞造句,只說“設計是生活的哲學",他的人生和設計事業關系非常親密,“自50歲以后,自己已經開竅了,設計變得很順……遇到挑戰,也很容易找到答案,并且,這個答案越變越簡單,不會那么復雜”。
季裕棠的風格正是如此,喜好平和、不喜歡起伏,即便在公司成名之后,他仍然決定不去成長,40位建筑師組成的公司更像工作室,包括David Singer、Johnny Marsh、Nelson Bicol及William Paley等重要拍檔在燈光、建筑、藝術及室內設計等各方面發揮創意。與Hyatt集團超過22年的合作關系來說,那些最初合作的老朋友都已開始退休,但他依然非常努力做設計、不讓公司去擴張,浪漫主義顯然影響著與設計有關的一切,恐怕也是他與tony chi and associates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詩情畫意地去設計“中國生活”
近十年中,由Gold Key Design Awards、Hospitality Awards、Platinum Circle Awards、Lumens Awards及annual Best Restaurant Design Awards所頒出的設計大獎中,季裕棠的名字不知出現了多少回,無論是高級餐廳或酒店套房,所有獲獎作品無不反映出他的設計哲學,“人生觀和設計師是非常接近的關系,對于設計系和建筑系的學生”。
如今,在季裕棠的設計世界里,他自由穿梭于東西方之間,這點首先打破了那些將他劃為“紐約客”的說法,這種說法似乎隱隱在質疑他把握東方文化的設計能力。“我是東方人”,季裕棠說,家庭教育令他在紐約生活中明白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家人關系和外國人很不一樣,西方人聽不懂四代同堂”。而他為上海柏悅酒店所呈現的是中國生活,從樓層布局、直至房間格局都屬于“中國式私人住宅”設計理念,它們的內在是季裕棠從中國四合院獲得——由這種經典的建筑形式所建立的家族關系、令他決心設計出能與人生出感情的房間,房間分隔設計中不難看出蘊含了“天井”等傳統元素。
由始至終,詩情畫意地設計“中國生活”是季裕棠最享受的“旅程”。指著酒店大堂,季裕棠自問自答,“這里有中國味,你看得出來么?看不出來?但這里是我們的中國。”因為,“中國”在設計上絕非符號性的使用,他讓很多東西都消失了,譬如音樂,“我讓音樂做得讓你‘看’到,同時,又是讓音樂不存在,不知道音樂從哪里而來,不以設計音樂去掩蓋其他噪音”。這個靈感不在他的“設計”中,而源自20多年前登黃山的經歷,“黃山上的風從哪里來?不知道。我只聽到風聲、草聲、樹枝聲,它們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音樂”。
“用水做一個回憶”也在中國生活范疇之內,他希望人們看到浴室形式背后的文化,“很多這樣的設計形式被抄襲了,但抄襲者們沒有看到文化,自唐朝開始,中國沐浴文化經絲路帶至土耳其、中東和歐洲,當然還有日本”。但這種在仔細沐浴后、通過浸沐方式進行心靈反省的文化幾乎被人們遺忘,季裕棠說到此處,聲音低落起來,因他忽然想到中國文化中的詩歌,“人生是詩歌,設計是詩歌,這個詩歌慢慢被人忘記,只因社會的腳步太快”。
餐廳、藝術和室內設計的天衣無縫
在設定為“山居”的91樓至93樓空間中,“銀河”成為空間中發散浪漫主義的大作品, “青苔以石頭畫出來、銀河以竹子編出來”,季裕棠希望別人能了解這其中的詩情畫意——通過建筑手段去做尺度大的東西,以及有動態的東西,并且在他中意的“最理想公共空間”餐廳,實現藝術與室內設計的天衣無縫。
日本藝術家Yoshio Kitayama 的“銀河”運用了竹子和日本紙,季裕棠解釋,“任何東西都具有一個含義,這個竹子做成的銀河,在于抽象地帶入概念”,他從這件藝術品中重新看到某次航海旅行中所見到的銀河。與“銀河”裝置呼應的地面設計中,令季裕棠產生特殊感情的青苔成為主體,用青色石頭拼貼出宛如山石上青苔的自然形態,這種元素也來自他的黃山之旅。
事實上,細膩的觀察力、充沛的創作欲以及過往生活的積累在季裕棠的設計中無處不在。以2005年完成的拉斯維加斯豪華精品酒店Skylofts為例, Loft亦來自季裕棠1970年代的生活經歷,當時這位年輕人還負擔不起loft之外的房子,而1980年代,loft搖身變為派對最佳地,之后,更是身價大漲。季裕棠從loft復興中獲得靈感,設計出契合賭城活力的、摩登的家外之家Skylofts,充滿創意的空間令人產生身處紐約、香港、東京或者倫敦的聯想。
即便設計作品獲獎不斷,每次設計之后,季裕棠說自己的狀態卻是,越做越不懂、越來越細。這種聽似矛盾的說法解釋了他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即使遇到挑戰,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每天醒來之后,他總會問自己,還喜不喜歡設計,若哪一天真的很厭了,他是第一個會走開的。因為,餐廳、藝術和室內設計,是關乎情感、空間、體驗和生活的藝術,這些陪伴著季裕棠、全身心投入創作,每件作品總是他精神世界對于設計和生活的最新闡釋。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