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強:中國星級酒店設計的是與非
來源:中華建筑報 作者:馬生泓 時間:2012-03-23 16:15:45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記者: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品牌的星級酒店,除了文化是核心,一個好的酒店在建造上還需要關照哪些方面?
王立強:同一個品牌的酒店,其核心的東西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被適當抽取、加工、演繹進而可以形成酒店文化和企業文化,這點毋庸置疑。至于酒店的表現形式,設計師會考慮其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和消費群體而定。海濱環境和內陸差別很大,兩地建造的酒店除去“魂”的東西大不同外,在建造風格上也會大不同。
記者:說到酒店文化,那我們是不是要固守住老祖宗的東西以體現民族文化?
王立強: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如果硬要把過去的某些文化拿到現在來用,你會發現不適合,30年前北京的大屋頂建筑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交流,文化間的差異在逐漸交融,現代化的建筑趨于大同小異,這與民族文化并不沖突。文化日益演變,有的東西可以留存下來,有的則會消亡,而也有新生的文化出現,與時俱進是任何人和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該有的心態。
一定的社會背景下會出現新的建筑,這也是文化演變的結果。比如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國家大劇院,曾引起很大的爭議,后者的發展更是一波三折,包括院士聯名上書要求停建,而現在呢?現在不是被認可了嗎?既然我們要開放,要和國際接軌,勢必就要有能力接受不同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包括對當下網絡語言的接受,不接納就很難融入到當下的社會。脫離社會的“陽春白雪”式的設計,能為多少人服務呢?
記者:我們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我們也有寬厚的容納精神,為什么我們還沒有能在全世界站得住腳的酒店設計呢?
王立強:這得從我們設計行業自身找原因。中國的設計人才基本聚集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在建設高潮一浪接著一浪的行情下,設計還是各自為政,缺乏團隊意識。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國家逐漸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但全體民眾對建筑和設計的審美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對建筑的消費還停留在造型上,在這點上我們和歐美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從設計方面比較,我們在酒店的設計上才剛剛起步,基本屬于模仿階段,設計力量難以企及已有幾十年酒店設計經驗的歐美國家,而拋開時間長短之分,后者的專業化方向更加明確,運作非常成熟,管理十分到位。國際品牌酒店的設計團隊基本很穩定,一般都有自己的御用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品牌管理下的設計,從最初的創意到后期的深化,基本都由這樣的團隊來完成,或者適當地與當地的深化團隊合作。而外來的,特別是中國的設計團隊,即便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某國際品牌酒店的建設,他們也難以進入到這些團隊的內部,好似壁壘,難以突破。即使有華人設計師進入到該團隊,也是數量寥寥。
其實這樣的酒店設計團隊,如果說他們對世界的文化都了解,也是不成立的。在中國做設計,他們可能會拿出中國區域文化的一個點來進而放大,而他們自己品牌的文化的東西不會改變,硬性的標準也不會改變,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外的品牌酒店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運營上都很成功的原因之一。
酒店是很系統化的一個組合,涵蓋客房、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專業性較強。現在,也不是說國內的設計師能力有多差,實際上,由于接觸晚,和國際接軌也比較晚,雖然我們現在也有大量的酒店業務,但還是缺少和國際化酒店共通運營的平臺。
星級酒店的發展在我們國家才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在專業上尚不成熟,對管理和運營更是生疏,因此接受世界酒店設計力量進入中國,就是給我們自己成長的機會。對此,設計師在努力,一些開發商也在努力,嘗試建設自己的酒店品牌并更多地融合到國際化酒店建設的平臺上去。
記者:那你如何看待國外酒店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的詮釋?
王立強:這好比外國人穿中國某個朝代的傳統服裝,看他們原汁原味地穿起來有些可笑,等到在這個基礎上改良,對一些元素進行設計后再看,就很有些味道了,既符合時代特點,又不失歷史韻味。
有一次看到一位意大利設計師設計的中國不同朝代的衣帽,那是他對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理解,當然和我們自己的理解有差異,因為里面融合了他自己所在地區的文化。著名的酒店設計師米歇爾在做頤和安縵之前,對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了解已久,他在亞洲30多年,已經能夠嫻熟地應用東方文化的精髓,包括從他所做的富春山居圖項目中,都可以看到他對當地民俗文化、山水境界和禪道的較為透徹的理解。
不同的設計師因自身的成長和從業背景不同,從而對各地的文化有不同的解讀,各有各的境界,就看他們的作品呈現出來的意境會讓他人有什么樣的感受,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記者:那你又如何看待中國室內設計師在這個細分行業的從業現狀?
王立強:從根本上看,我們沒有細分專業的大學教育,都是籠統地學習建筑史、室內空間,沒有明確的方向。當然,國外也沒有專門的酒店設計專業教育,但是有專業的酒店管理公司,可以培養專門的酒店設計人才。大學畢業后從事設計,我們根本談不上專業,只是找好看的效果圖復制,而沒有經過工地的鍛煉,一直在紙上談兵。
如果這還算是設計師成長的必然過程的話,但是此后忙于“埋頭拉車”的設計師之間卻交流太少,或者怕交流,而商業性又使得交流、展覽變得“錢味十足”。總之,室內設計師的成長環境并不好,社會和我們自身都有原因。
記者:從一些細枝末節上看,國內的酒店設計還是在悄悄地孕育著力量。
王立強:事情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投資之前一定要作市場調查,一定要有專業的團隊、顧問公司和酒店管理公司來給出專業的意見和建議。現在我們也在慢慢介入到酒店管理公司前期的運作中來,討論項目的定位,一等框架搭建完畢,室內設計就盡可能早地進入到項目中來。
世紀金源基本能做到酒店項目專業化操作,2011年我們一共考察了5個省的7家該品牌酒店,在前期室內設計就已經跟進,酒店管理和建筑設計定位比較明確。隨著這個品牌的酒店相繼在其他省市擴張,它會逐漸穩定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