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設計產業化的模式探索
來源:中華建筑報 作者:馬生泓 時間:2012-03-23 12:40:41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記者:設計如何才能力爭上游?
周軍:就是要發揮設計師的集群優勢。現在的設計力量非常松散,缺乏一個強大的行業組織,這是設計附屬的問題所在。那產業園是什么呢?產業園是把設計師集約在一個平臺上共同發展。如果你去過北京的鑼鼓巷你就會發現,那里售賣各種各樣的商業產品,它就有集約的優勢,是人們心目中的一種符號——在這里可以買到各種創意設計產品。
從一個胡同推至園區,產業園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產品,這里有平臺意識和集約意識,思維可以在這里形成,技術可以在這里創造。
這種產業園的概念不似以前的產業園,后者只是一個變相房地產項目。設計產業園要真正地集約資源,可能用多種方式和模式。首先要找到信息化產業平臺,加強設計師之間的聯合,形成強大的合作體系。這種聯合和合作一定是建立在某種機制上的,比如人才機制、平臺機制……數字化平臺機制的積累要有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這與我們以前各做各的設計的思路非常不同。
記者:集約化創作的具體步驟有哪些?
周軍:先得打造場所,例如我們正在石景山區的引導下和首鋼合作,建立了一個1.5萬平方米的創意產業園,然后利用品牌優勢搞聯合,并購或者收購社會的經營團隊進入產業園;而產業園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平臺:咨詢平臺、電視商務平臺、人才平臺……產業園做的事就是,設計團體缺少什么就為其提供什么,讓設計團隊變得強大。也許設計團隊單元很小,但在產業園區的平臺上,它的能力在發展,消化領域在擴展,促進領域在延伸。
記者:在這個平臺上,你曾經提到過研發的環節。
周軍:有這種想法,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設計,特別是室內設計領域,還沒有產品的概念。
記者:也就是說可以批量生產,然后作為商品出售?
周軍:對。在室內設計領域里會不會出現產品呢?我相信一定會有,它可能是一種設計風格,可能是一種主義……無論以什么面目出現,肯定是一種文化的探索和作品的結合,它可以被生產。那么這就需要有前端的研發,研發什么呢?研發文化的時代需求,進而創造風格、理念,加到產品上之后再進行擴展。
在研發的基礎上做出原創的設計,可能是戰略措施,那么你要負責使其變為產品,這是產業的需求。室內設計相當于一個集合,它要使用工業的成品料和原材料,這些實際上就是我們要產品化的東西。比如依照設計,我們可以把室內空間和相關軟硬裝飾設計一并串聯起來,在作知識產權的保護后,輸入到下面的產業鏈條里,這樣可以繼續生產,改變分賬的方式,使設計師得到更大的利益。
記者:就是說如果不被市場接受、不變成商品,設計的價值就沒有體現出來?
周軍:對,就不能產品化。中國有很多原創,但是沒有人去競買,更沒有人會花錢買一份稿件,因此很多設計想法根本就不能付諸實施。產業園的平臺做的就是把設計和市場聯通,幫助設計產品化。當產業園掌握了一個億到兩個億的設計產值的時候,就意味著掌握了很大的工程信息。
記者:設計要講求一些個性化的表現,如果批量生產,這種表現會不會失效呢?
周軍:不會。比如iPad也是批量生產,誰會說它設計不好呢?什么叫個性?不一樣并不一定就是個性,其本身的搭配也算是個性。個性和共性之間永遠是有關聯的,怎么做到關聯?就是說在所有的個體里怎么去把共性做到不同?產品推出的時候,任何廠家都會對一款花色創作出很多配色的方案,這就是共性和個性的關聯。
你所指的個性,可能過于狹隘了,個性的概念外延應該寬廣一些。為什么說很多手工制作的東西會和別人的完全不一樣,因為一針一線都是情緒、氛圍和文化。這就是個性,時刻表露。
記者:我的疑問是,室內設計公司如何有能力整合和消化其他設計?
周軍:設計結構實際上是一個設計產品的地方,通過產業園的形式來體現設計,并使之產品化。產業園是一個集合,利用平臺的優勢去召集產業鏈的各個端點,集合優勢。無論何種設計公司,如果模式對了,就有可能起到號召作用。國外有這方面的成功先例,我們也是經過多方考察后才決定創建這樣一個模式,我們正在嘗試,短期內不一定成功,但還是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模式可以探索,方法也會有很多,只要有充足的支持做收購或其他,就都可以。當把這個平臺建好以后,照著一個目標努力,設計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多,而下游環節也會自動找上門,就可能形成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
這是很有可能的,你看國外某些大牌設計師,得過多種獎項、享譽海內外,實際上他后面跟著國外最大的生產企業,他的設計一旦得了獎馬上就會被生產商買斷或者共享,這就是設計價值的最大化體現。我相信這種模式是大家共同想要的,也符合設計師和下一個產權者的利益。如果這是自然而然可以發生的,那么園區平臺就是促其更快發生的一個手段。
現在很多設計公司基本上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也已經有一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聯合的力量,開始探索做大模式的設計,像上海現代集團這樣的設計機構會慢慢多起來,但必須要后面產業鏈的支撐。如果設計圖紙變不成現實,就是廢紙一張。如果類似產業園這樣的模式打造成功,設計的結果變成商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設計能夠引導整個產業鏈,宜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有的產品都是自己的設計師設計,在全世界經營工廠;每年投入到設計研發環節的力量很強大,雖然用材低廉,但設計表現得很清晰。
設計一定是引導市場的那一個,而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以前平板電腦是沒有的,現在為什么這么火,不就是被創造出來的嗎?為什么說喬布斯改變了世界?他創造了數字音樂這種生態系統,然后結合產品;他打造的是硬件,整合的是后面的產業鏈。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