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華:95%與5%的相承
來源:中華建筑報 作者:馬生泓 時間:2012-03-20 15:58:5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編者按:如果室內設計要彌補建筑的不足,一定要融入傳統文化。設計師要在國際化的前提下,發揮中國的獨特個性和魅力。形成建筑史上的中國建筑創造,這是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劉道華
“一個設計的優秀與否,與建筑空間的好壞密不可分,所以建筑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不應該是兩個人,餐飲、酒店等類型的項目也不例外。只是說這種類型的項目更容易發揮室內設計師的創造力與文化底蘊。”劉道華說。
記者:專注于高端的餐飲、辦公、會所等的室內設計,你一直會堅持嗎?
劉道華:會堅持下去。在餐飲等室內的設計方面,我們一直做的是高端的產品,也想一直堅持走這條路線。
記者:做高端的餐飲、辦公、會所等的室內設計,如果一定有個核心的東西,那它是什么?
劉道華:熟悉文化。比如目前我們正在談的一個新疆的項目,首先必須了解新疆的地域文化。在這個項目上,我們無法復制大董烤鴨店的作法,也不能復制。新疆就是新疆,和北京、鄭州截然不同,盡管業主是考察了大董烤鴨店后邀請我們來設計的。一個在一線的設計師,一定要了解項目的當地文化,同時融入當地的文化,并通過項目有能力把當地文化進行升華。
記者:高端精品設計和一般的設計上有何區別?
劉道華:我有一個概念:高端的,也許是5%,在金字塔的頂端,要精品設計,要有創新,剩下的95%就可以產業化生產了,當然也不是說剩下95%就完全不需要創意。
記者:你是一定要做那5%嗎?
劉道華:同時我也做95%這些類型的。
記者:你如何定位室內設計的精品化?也就是那些5%。
劉道華:我認為精品設計應該是走在最前端的,引導大家來欣賞,引導大家來臨摹,引導大家來參考。只有有了追隨者或者欣賞者,你才能去推廣這個精品所代表的類型。當精品被推廣后,第二個、第三個相似的就會出現,甚至更多。這樣就可能引導出一個產業化的思路。
現在的設計事務所也有一個產業化的過程。設計的手法,有其事務所的特征,一看就是他們的產品,這就是已經產業化了的表現。如果走的是設計的高端路線,事情發展到最后,可能就有很多設計師去參考他的手法、材質或者空間等等。這就是一個高端設計的價值。
隨著社會發展的多元性,審美需求的多樣性。創意行業在發展史上一定是走在最前面的領頭羊。
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創意中國,設計一定是首當其沖的。創新、創意、創造這些詞語對任何一名從事設計的人而言,都非易事。做高端、做精品,難。其實產業化了后仍然還是要做高端、做精品。我們永遠不能停留,停留就意味著沒有發展。我認為設計未來一定是一個精品引領產業化的趨勢。
記者:精品從哪里來?
劉道華:一定從當地歷史文化中來,但有一個前提是,設計者要有國際化的眼光。國際化和地域化其實并不矛盾。
記者:高端后的模仿,如此產業化了,會不會對設計師形成限制?
劉道華:我認為不會,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如果說產業化在某種程度限制了設計師的創作,但在很大程度上不會完全限制。跟服裝行業一樣,服裝設計為什么先要走T臺?因為設計師要引導一個潮流,如果沒有引導,服裝行業就永遠不會產業化,設計師的作品也永遠走不到尋常百姓家里去。服裝在產業化,建筑也在產業化,也一定要產業化。標志性的建筑要有,它們代表潮流、新技術、高水平;普通的建筑要有,它們代表標志性建筑各項指標的普遍性。設計的價值體現在5%的精品上,也要體現在95%的平常上 。
室內設計也是這樣的,國內的作品也好,國內的設計師也好,95%可以歸為商業的類型,主要服從功能,做一些裝飾、裝修、設計,起到彌補建筑缺陷的作用。5%的設計可以拿來做一些探索,以此帶動行業的產業化。
產業化不但不會形成掣肘,相反會促進設計的不斷探索和摸索。
記者:那么5%的高端的產品會和整個社會有隔離感嗎?
劉道華:建筑的發展包括室內設計的發展,應該和社會的發展一脈相承。各種流派看似紛呈,其實它們緊緊根植于同一大地之上,僅是實現的手法和方式不同而已。
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比如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被熱衷談論的設計作品現在似乎看不到了,那是因為曾經的少數“主義”“代表”現在已經變成了平常,它們已經被社會或稀釋、或接納,成為常物。即便如此,歷史仍然會記得它們曾經的耀眼光芒。
現在它們被社會隔離了嗎?沒有,相反,融入了,成為了一體。而曾經的非主流,目前很大部分成為了主流,或者已經消散在主流的長河中了。
如果你要問我現在中國的設計界現狀如何?我要說,中國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只是缺少做精品的設計師。
記者:你和你的團隊是如何處理精品和常態的關系的?
劉道華:我們從底下往上走。以前做得很雜,現在想在某個領域,比如說餐飲、辦公、會所3個領域有所突破,盡可能地實現所追求的作品。好在我們現在已經有所突破,至少在餐飲和辦公方面。
記者:你的專業是建筑設計,為什么最終做了室內設計?
劉道華:這個問題比較現實,因為做建筑設計師成長起來需要8年到10年,但是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成長路線更快。剛畢業的時候,自己覺得什么都會,其實自己什么都不會,很迷茫。從事室內設計后,我選擇從底下往上走,慢慢摸索,目前我們的設計也還處在摸索、探討階段。我們就這么走著、走著……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