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診綜合樓消防系統設計,步步到位!
來源:消防科學與技術 作者:于繼航 時間:2016-05-13 15:32:0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醫院已經逐步由單純醫療功能向治療、診斷、保健、護理和預防等方向綜合發展,給消防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醫院的消防設計應從其建筑使用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建筑功能與消防設計的合理關系。本文在分析醫院多重功能火災危險性的基礎上,結合天津市某醫院綜合性門診樓消防工程設計,對該類醫院的消防設計進行分析探討。
醫院消防系統設計
火災危險性分析
結合以往的醫院火災案例看,由于醫療設備和易燃易爆物品繁多,人員密集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人員被煙熏、踩踏、火燒,更會造成中斷治療死亡,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引發重大傷亡事故。
(1)導致火災因素多。醫院配備了各種醫療器械和電子設備,需要使用多種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一旦管理、使用、操作不當,容易引發火災事故。
(2)室外救援條件差。部分醫院由于場地所限,車輛占用消防車道現場嚴重,增加了外部救援難度。
(3)垂直疏散距離長。高層醫院的各種疏散門、走道、安全出口、樓梯會在提供疏散條件的同時增加垂直疏散距離,延長疏散和救援時間。
(4)部分人員疏散能力差。病人大多行動不便,緊急情況下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加重了自身疏散和救援難度。
工程概況
天津市某醫院門診住院樓,地上10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15128㎡,總建筑高度52.2m,為綜合性醫療建筑。其中,地下一層為汽車庫、設備用房,首層為門診大廳、CT 室、小光室、機房等,二層為功能檢查科室,三、四層為各門診科室,五層為手術部及凈化機房,六層為ICU及預留門診科室,七層設有產科及產科病房,八至十層為病房。
消防設計
1、平面布置
該工程為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考慮到火災發生時,消防車輛要迅速靠近起火建筑,在該樓的兩個長邊設有寬度大于4m的消防車道,轉彎半徑12m,地下一層頂板滿足消防車道范圍內荷載30交通干道,方便火災發生時消防隊迅速到場撲救。
2、防火分區
首層建筑面積1440㎡,為一個防火分區,其中共享大廳部分用防火卷簾與二層分隔,二層以上除潔凈手術部為單獨的防火分區外,每層均為一個獨立的防火分區。地下一層為汽車車庫和部分設備用房,建筑面積2353㎡;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980㎡。為防止“煙囪效應”,電纜、排煙、排氣、排污、冷熱水等管道井均獨立設置,井壁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h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防火材料進行封堵,檢查門為乙級防火門。地上部分除潔凈手術部為單獨的防火分區外,每層均為一個獨立的防火分區。
3、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通道和樓梯是醫院建筑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建筑日常使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也是火災發生時到達安全區域的主要通道。首層外門設計寬度1.5m×6m=9m,可疏散人數900人,二至十層疏散樓梯寬度1.5m+1.65m=3.15m,各層可疏散人數315人,各層人數均小于首層最大設定疏散人數。
兩個樓梯間均為防煙樓梯間,前室采用正壓送風機械防煙,前室及樓梯間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
設有一部消防電梯,與西側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在首層通向室外出口的長度小于30m。
病房部分各房間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滿足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小于24m,位于袋形走道兩端或盡端小于12m的要求。除病房外其他用途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距離,滿足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小30m,位于袋形走道 兩端或盡端小于15m的要求。此外,房間內最遠一點至房門直線距離均不超過15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且大于60㎡的房間、位于走道盡端大于75㎡的房間,均設置兩個疏散門。
上一篇:醫院建筑室內墻地面裝飾材料怎么選?看這個就夠了
下一篇:大型血液凈化中心的設計,這三點切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