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見證中國好設計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7-07-18 13:55:48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附:2017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論壇高文安先生演講實錄
“傳承精神之源 活化傳統經典”
演講人:高文安
高文安先生在“2017中國建筑裝飾設計創新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大家好,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今年是2017年,也是香港回歸20年。剛好也是我走進中國大陸發展事業的20年。這20年中,我看到這個行業的進步,非常開心,也看到很多年輕的設計師走進這個行業中,做出很好的成績。所以剛才說深圳的室內設計行業發展的40年,我也在這里工作了20年。
先介紹一下我的公司,我是在香港1975年開的公司,97年的時候陸續地回到中國內地來,在中國深圳開了公司,我的公司就在華僑城的創意園里面,很多朋友也去過、看過。
公司在短短的20年里面,大概在內地的90個城市有項目,在這期間我看到了很多中國文化,是我在香港長大所沒有感覺到的,讓我打開眼界,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有興趣。我特別有興趣的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這是我非常向往的。公司這么多年來,深圳公司總部有200多人,做的項目以傳統文化為主。
我喜歡房子,但是我跟我的房子只是談“一夜情”,我擁有了以后,做完了以后就再繼續做其他項目,所以我不會考慮得太長久。
深圳華僑創意園/MY OFFICE
20年來,我已經落腳深圳,把香港的家也搬到深圳來,要更好地、更有效率地把我的工作做好。這個是在華僑城LOFT公館安的家。里面有一些我收集了很多年的文化的東西,有藝術品,有畫,也有一些時尚的家具,這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狀態,我用的家具都是很樸素的,簡單的。
這是我客廳的一部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客廳的吊頂,是在一個意大利的古董店里看到的,它也是以前一個舊的房子吊頂,我喜歡它是因為它的上面都是用手繪的,有一種古舊的感覺。當我做那個房子的時候,就把它搬過來了。
這是客房的一部分,有佛山的陶瓷、四大天王。這些都是民間的東西,在我家那么多年。
我有自己的健身房,我是非常重視健身的,所以每天都盡可能地做運動。
下面是我在創意園里面開了我的辦公室,辦公室的旁邊有我的咖啡館、面館,這些都是為了把公司的形象做好,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希望通過這些,讓大家對現代生活的追求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向。我們的咖啡館、面館也做得比較成功,我們也準備把面館、咖啡館開到倫敦去。
這個是我的辦公室,很多朋友過來看到一個設計師的辦公室能夠做成這樣,只有兩個字形容,那就是“震撼”。如果你們有時間,非常歡迎你們去參觀一下我的辦公室,這個是我的大堂上樓梯的地方,可以看到樓上辦公的地方,樓下是接待臺,旁邊的樓梯就是我們開會時候用的。這個靈感來自于歐洲露天主場的概念,也是解決了交通的問題。
有一個小小的游泳池,也是希望公司的員工工作之余可以安靜下來。
下面是二樓總大開間的辦公室,有一個門斗,這是我在上海的時候,看到拆房子,看到那個石庫門就非常喜歡,因此跟施工單位說,能不能把這個給我?他就收了我200塊錢,我把石庫門搬到公司做裝飾用。我喜歡這種改變用途的傳統東西,我一直希望盡量的樸實,盡量的踏實,盡量的走民間路線。這是我工作的態度。
我的辦公室里面也有健身房,這個健身房也是不對外的,只是給員工健身。因為現在年輕的設計師都不停地說工作很累,要加班,其他的時間消耗得很多,但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沒有補充,所以我希望他們有多一點時間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好,再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關文章
-
朱時均
《中華建筑報》副總編輯 中國建筑裝飾百強評價辦公室主任
-
劉志勇
湖南省室內設計師協會秘書長
-
韓加興
北京弘高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華東中心副總暨蘇州設計院院長,新加坡鈞石設計營造集團(蘇州)有限公司合伙人
-
張明杰,我對世界的抵抗
張明杰像是一座鐘表,每日嚴絲合縫地按著既定軌跡前行;但其內心又極其渴求突破。
- 項天斌:屌絲設計師的逆襲之路
- 羅勁:建筑應該像從土壤里長出來的一樣
- 曾秋榮:設計如人,人如設計
- 李益中,我的“策略觀”
- 連自成: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 王黑龍,不尖叫
- 喬漢華:用心耕耘設計這口田
- “玩家”何樾 :旅行、跨界
- 胡子然:專注餐飲,只做品牌的領航者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