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3月13日0點,由《中華建筑報·中國防水》編輯部主辦的“中國建筑防水行業消費者信賴防水品牌大調查”微信投票活動已圓滿結束,共有994638人次參與關注。活動相關文章,在全國建筑防水行業廣泛傳播,締造了中國建筑防水領域微信傳播首個10萬+。
建筑防水行業的質量問題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據公開數據,目前我國建筑防水材料不合格產品率在70%以上。非標產品泛濫,已經成為行業普遍存在并得到默許的潛規則。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的重視,以及對產品質量監管的日益嚴格,防水行業的質量問題也在日漸改善。一些品牌企業率先公開承諾放棄非標,并逐步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品牌和質量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建筑防水行業的主流。
《中華建筑報·中國防水》編輯部作為中國建筑防水領域主流媒體,針對行業質量提升做過很多相關的新聞報道。此次在我國建筑防水行業開展消費質量調查活動,旨在為消費者開辟一個傳播途徑,扶優打假,以此督促防水企業自律與規范誠信,重振廣大消費者消費信心,培養消費者維權意識,為凈化防水市場,促進防水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做出一份努力。
近百萬人次參與消費滿意度調查
此次活動分為五個區域進行,共108家企業參與投票調查。此次調查活動的108家防水企業,都是由中國防水編輯部篩選出來,涵蓋了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品牌企業和各個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截止活動結束,京津冀地區22家企業共計投票13982票,中部地區25家企業共計投票231146票,東部南部沿海地區30家企業共計投票23159票,西部地區20家企業共計投票41393票,東北地區12家企業共計投票61576票。
中國建筑防水行業315消費質量調查報告
投票活動的相關文章被488732人閱讀了994638次,被103789人在朋友圈分享了152317次。自3月3日,活動開始以來,相關文章一直在防水人的朋友圈刷屏。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建筑防水領域傳播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微信社交傳播,締造了建筑防水領域的首個10萬+。
這是中國建筑防水領域,首次面向消費者做的消費滿意度調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防水消費市場的品牌認可度。
品牌與質量日漸成為行業主流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產品質量監管的日漸嚴格,品牌和質量意識已經日漸成為行業的主流。在此次針對消費者信賴的防水品牌調查中,深圳卓寶集團以2753票的支持率在全國性的品牌企業中排名第一,濰坊宏源防水以2579票排在第二。深圳卓寶集團是一家行業領先機具創新型的企業,近年來推出的零缺陷防水系統風靡全國市場,獲得一致好評。卓寶在塑造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同時,也一直致力于引導整個防水行業的質量提升,在行業內率先引入產品防偽技術,并提出為“社會奉獻不滲漏防水工程”的理念。
在中部地區,新鄉錦繡以8698票排在第一位。新鄉錦繡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國企轉型防水企業,在2017年年初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承諾不再生產銷售非標產品,是河南第一家公開承諾不再銷售非標產品的防水企業,也是第一家公開宣布不再生產非標產品的中型企業。新鄉錦繡作為中小企業的代表率先宣布不生產非標產品,也預示著我國建筑防水行業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開始覺醒。
根據投票數據,京津冀地區,品牌企業中,東方雨虹獲206票,德生防水獲290票。中小企業中,北京圣潔防水以4058票排在第一位,天津禹神3784票排在第二位。在東北地區,哈爾濱民富防水以8465票排第一位。西部地區,全國性的品牌企業較少,四川蜀羊獲556票,而廣西金雨傘僅38票。區域性的中小企業,如寧夏雙玉以13496票排第一,廣西禹杰防水以1127票的支持率高居廣西市場的榜首。
東部南部沿海地區競爭最激烈,是企業數最多,也是全國性品牌企業最集中的區域。深圳卓寶集團以2753票排在第一位,宏源防水2579票,其它的品牌企業如科順防水361票,上海臺安349票,江蘇凱倫1056票,大明防水1751票。還有一些新興企業也獲得了不錯的支持率,如中油佳匯獲得了1404票。
經微信平臺技術人員全程監測,個別企業投票出現異常,根據規則其票數未納入統計。
假冒偽劣非標現象依然嚴峻
從投票數據可以看出,在品牌和質量成為我國建筑防水行業的主流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品牌意識開始覺醒。但是中小企業的品牌很難和大的品牌企業去抗衡,無論是品牌、質量還是價格,中小企業都不占優勢。這種矛盾不解決,中小企業,就很難放棄非標成功轉型。我國建筑防水行業的假冒偽劣現象,依然嚴峻。非標泛濫、假冒偽劣、低價競爭、市場混亂是目前建筑防水消費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7年初,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17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建筑防水材料被納入其中。在往年,質檢總局針對建筑防水材料的抽查中,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質檢總局組織對建筑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產品質量開展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219家企業生產的219批次產品,經檢驗,197家企業的197批次產品合格,22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抽樣不合格率為10%。防水涂料方面,抽查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9個省、直轄市,共抽查了39家企業生產的39批次產品。經檢驗,29家企業的29批次產品合格,10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抽樣不合格率為25.6%。
除了產品不合格率高,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前我國的建筑滲漏率居高不下。2014年7月份,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聯合北京零點市場調查分析公司發布了《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其數據顯示,我國建筑的屋面滲漏率達到95.33%,部分城市達到100%。
如此觸目驚心的建筑滲漏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標材料的盛行和假冒偽劣的泛濫。打擊非標和假冒偽劣成了最近幾年建筑防水行業的主旋律,針對打假保優,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聯合國家質檢總局開展了相關的質量提升活動,取得了較大成效。
消費主體不清 防水消費維權難
另一方面,建筑屋面滲漏率居高不下和業主維權意識淡薄也有很大的關聯。在很大程度上,屋頂漏水已經成為公眾認為必然會出現的合理現象。因房屋漏水產生糾紛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但都很難有合理的維權。
一方面消費的主體不清,另一方面維權的對象也不清。一般來說,業主作為房屋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但并不是直接的防水消費者。真正防水的直接消費者是開發商,甚至是施工承包商。
一旦房屋出現滲漏,直接的受害者業主并不是防水材料的直接消費者,所以業主不可能直接找到防水材料廠家維權,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用的什么防水材料。業主甚至都找不到開發商,只能找物業。
目前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如果在5年的質保期內,物業會找來施工方進行簡單的修補。而一旦過了5年質保期,維修便需要動用維修基金,但這需要復雜的流程和三分之二以上業主簽字。一般房屋滲漏維權陷入這種怪圈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當前的現狀是,防水材料的生產廠家,只要把材料賣出去了不管出現什么問題都很難再追究到它的責任。這是當前,防水消費維權存在的制度漏洞。延長防水工程的質保期,建立完善的保險制度,明確防水消費的維權主體將會是未來防水消費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