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在傳統的地產行業表現的尤為明顯,建筑商中標之后進行工程實施階段的業務流程。在這個領域建材的流通環節發生在主體工程方或者施工方對建材供應商的招投標的環節。那么在這個環節有什么痛點?首先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招投標的環節中,對于傳統的地產采購商而言,要想使自己的利潤額上升,就必須壓縮采購的成本,不僅僅是建材產品的成本還要壓縮采購的時間、效率等。然而傳統的地產采購通過線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來控制自己的采購成本,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地域或者信息方面的局限。只能通過互聯網平臺,這個邊界才可以迅速的打開,才可以高效的和全國最優秀的最適合自己的供應商進行對接;第二點就是封閉不透明:在傳統招投標采購環節相對比較封閉,不夠透明,存在一定的腐敗問題,通過互聯網能夠加強陽光采購的力度。最后一點就是,如果地產企業想做差異化優勢,尋找新的(細分領域)建材供應商需要互聯網平臺去獲取原來在線下很難獲取的供應商資源。
在小型的裝修(公裝/家裝)領域,以工長或者裝修團隊為代表的下游建材采購商在整個的裝修建材(家裝/小型公裝)流通領域中需要面對4—5 級建材流通環節。
主要情況如圖所示:從廠家——區域總代——層級經銷商(兩級左右)——建材城——工長/裝修公司——裝修業主/終端用戶。這種冗長的供應鏈導致的結果,直接就是正品無法保障、流通效率低下、終端個性化需求等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另外對于這條鏈路上的各個商家主體而言,在建材產品供過于求的時代它們在傳統采購渠道上都面臨一定的困境。比如對于分銷商而言,因下游的裝修公司在進行產品采購時采購量較小并且個性化較為突出,那么就需要倉儲備貨、物流送貨,而這種重資產的運營模式將會增大建材的流通成本。對于下游的采購商而言,很難進行一站式采購,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對接多個供應商,并且議價能力也非常弱。可以說,這種無規模效應的采購,給建材市場的供采雙方都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同樣,針對最上游的建材生產廠商而言,目前中國建材的市場已經是產能過剩、同質化品特別嚴重的局面,如果單從傳統的線下鋪貨、招代理推銷等模式的作法已經無法保證過往在產品供不應求時所能帶了的漂亮的銷售業績與利潤額,并隨著終端用戶對裝修要求的個性化越來越明顯,如果上游廠家自身不能及時的掌握下游終端的分銷需求和使用需求,自身不能對市場的把控能力,那么生產制造出的產品則又會遭遇更多的同質化嚴重、下游有需求卻無市場的局面,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的運作流程。托比研究認為,這種多環節的銷售流通狀況拉長了建材流通市場供應鏈體系,推高了建材分銷的營銷成本,攤薄了各層級建材供應商的利潤分成,最終直接影響了終端用戶的產品體驗。
托比研究認為,作為建材產業的從業者或者是新進入的創業者而言,利用互聯網成熟技術積極布局B2B電商模式,在交易型B2B的三大核心要素(“探源、降本、提效”)的共同推動下,用來實現我國傳統建材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用產業互聯網的作法去提升行業供需的流通效率。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