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現行施用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GB/T 4754—2011》,建材行業屬于制造業(C30)。從大的分類來看,建材產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屬礦及制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三大類目。其中建筑材料及制品主要為建筑鋼材、鋁塑等;非金屬礦及制品主要為水泥、平板玻璃及地板地材、玻璃纖維、陶瓷制品等;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主要為PVC異型材、耐火材料、輕質材料、防水材料等一些新型建筑材料等。在建材流通領域,按照參與建材流通的交易主體所發生場景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建筑建材領域和裝修(裝飾)建材領域。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材行業銷售規模突破了7萬億,累積達到29萬億,但整個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表現出了持續下滑的狀態。2015年,我國建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總額全年4492億元,低于2014年4770億元,同比增速出現了負增長,這也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建材市場第一次出現利潤負增長,社會固定資產對建材工業的投資在2014年后也呈現了下滑的態勢,另外與建材工業發展最為密切的下游房地產行業,2014年,2015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率均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并且在2015年年初負增長率達到了-17.7%,直到2016年初才打破了負增長的局面,增速達到13.7%,隨后增速雖出現了小幅度下降但還是保持在12%以上。同樣房屋施工面積與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呈現了相同的走勢。
銷售收入業績增速持續減緩、利潤出現了負增長,整個建材工業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緩速上升,下游房地產行業開工、竣工面積增速放緩,可以說我國建材行業的確迎來了發展的寒冬。
在托比研究看來,作為建材產業的從業者或者是新進入的創業者而言,利用互聯網成熟技術積極布局B2B電商模式,在交易型B2B的三大核心要素(“探源、降本、提效”)的共同推動下,用來實現我國傳統建材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用產業互聯網的作法提升行業供需的流通效率,有著相當大的機會。
實際上,市場規模足夠大,傳統流通業績下滑,產業互聯網風口的到來,這三方面的元素撩動的不僅僅是建材產業中每一個創業者的心,同時也吸引了風投的逐利目光。托比研究通過公開數據統計,目前以B2B模式切入建材領域的平臺共有40多家,其中獲投的有13家。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建筑材料流通領域的B2B平臺進行梳理,托比研究認為建筑建材B2B平臺,主要作用在工程建筑場景,服務對象主要為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建筑商、施工方、建材供應商等,這類平臺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有工程項目的投招標版塊,而且這個版塊成為交易平臺的上下游主要鏈接通路,當然這種特點也就成了區分裝修建材B2B平臺的分隔符;裝修建材B2B平臺,主要作用于公裝或家裝場景,服務對象主要為下游的工長、裝修團隊當然也有小型施工項目的施工方,上游鏈接不同的建材供應角色(建材廠家、建材經銷商等)。
當然,現階段以B2B電商模式切入建材流通市場最近兩年才剛剛開始,傳統產業者在借力B2B電商模式時,不僅僅是要做到把線下資源搬到到線上進行交易的問題,而是真正把產業互聯網的精髓:融合與跨界,根植于整個自己所在的傳統產業中,不僅僅做到企業內部的互聯網信息化、數據化,更要有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思維意識,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單純的基于撮合或者自營基礎上的雙方交易,而是更多的把交易作為基礎,衍生出供應鏈金融、大物流等增值服務,真正的把生產性服務業與交易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動著我國建材產業互聯網的大步前行。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