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當前位置:建材頻道 > 建材資訊 > 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節能減排成發展重點趨勢

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節能減排成發展重點趨勢

來源: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時間:2016-09-06 09:02:41
《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重新審視了在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形勢下建材行業的發展業態以及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建材行業在新時期所處的時代特征和面臨的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環境及新的需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明確了“十三五”建材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發展的主要目標、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實施的重點工程。

    前言

    建筑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改善民生的基礎性產業,也已經成為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十二五”期間,建筑材料工業在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結構調整、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與進步、提升發展水平、加快節能減排及綠色發展與“走出去”步伐、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全行業總體呈現為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以中低端發展為主體的建筑材料工業開始轉向中高端發展。但是,多年來積累的結構矛盾和以速度與投資為主的增長方式帶來的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和新興產業發展慢、新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暴露出來,尤其到2015年,傳統產能過剩經濟增長下行和效益下滑嚴重地威脅與制約著行業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行業發展與改革的主要任務。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中國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期,為貫徹落實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確定的方針,為了推進建材工業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實現時間過半的階段目標,為了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將建材行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總結“十二五”發展的基礎上,立足于建材工業的實際,經過充分的思考與準備,組織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等單位與業內人士在開展相關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多次討論、修改而定稿。《意見》重新審視了在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形勢下建材行業的發展業態以及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建材行業在新時期所處的時代特征和面臨的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環境及新的需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明確了“十三五”建材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發展的主要目標、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實施的重點工程,以期成為引領建材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和作為政府部門決策及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起到積極作用。

    一、建材工業發展現狀

    (一)以速度和增量為主的傳統產業雷同技術發展的勢頭有明顯減緩

    “十二五”開始,尤其是“十二五”的后兩年,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需求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建材主要產品產量增速開始下降,傳統產業雷同技術的規模擴張勢頭有了明顯減緩,轉型升級的步伐開始加快。2015年水泥產量23.6億噸,預拌混凝土16.4億立方米,平板玻璃產量7.4億重量箱,陶瓷磚產量107.2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2億件,玻璃纖維產量323萬噸,玻纖復合材料產量456.7萬噸,石材產量10.2億平方米,石灰產量2.2億噸。從年均增速看,“十二五”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磚、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產量年均增速分別比“十一五”下降7.2、6.2、14.1、17和19.4個百分點。“十二五”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6.38億噸,平均玻璃產能1.66億重量箱。

    (二)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提升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開始加快步伐

    以新興復合材料風力發電葉片、超薄超白功能型液晶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纖與特種玻纖制品、高檔碳纖維、優質的新興紙面石膏板、石墨烯制品等一批新興產業,顯出了新的市場競爭力;以深加工和延長產業鏈為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石材制品、新型保溫材料、非金屬礦物制品、新型墻體材料等低能耗產業持續增長,具有了一定規模;加快了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以及部分綠色建材的發展,使整個行業結構調整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低能耗及深加工的建材制品,已占整個行業工業增加值的50%。

    (三)科技創新推動了技術裝備和產品提升,促進了結構調整與優化

    “十二五”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與突破,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在基礎理論研究、新材料、工藝技術裝備、工程和生產技術、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研發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國家認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別增加到12、9、5、4個;已有34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7個分中心,有一批中國建材聯合會與相關專業協會認定的行業重點實驗室、行業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建材工業新產品研發經費和新產品項目數分別比2010年增長214.1%和259.2%,帶動新產品銷售收入提高154.6%。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與裝備研發攻堅其中自籌研發經費已達13.8億元。

    標準創新提升與標準體系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結構調整。“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共完成制修訂國家標準260項,行業標準445項,協會標準8項,編制并發布了建材工業“十二五”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建立了一批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等領域空缺的行業標準。

    水泥、平板玻璃“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攻關完成率已達到70%以上,80%以上的研發項目或部分子項已經進入工程化應用驗證階段。水泥高效能熟料燒成技術和水泥窯氮氧化物減排等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并已經開始得到推廣應用。平板玻璃已建成日熔量1200噸的世界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線。0.2毫米的超薄玻璃已成功生產。

    建筑衛生陶瓷大型高效節能窯爐、拋光磚和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生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玻璃纖維高熔化率大型池窯生產線設計、原料檢測及配方開發、浸潤劑改性與回收、大漏板開發等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超薄信息顯示玻璃、太陽能多晶硅生產用氮化硅陶瓷絕緣復合組件制備技術等有了新的突破。

    非金屬礦物材料綠色開采及高效超細粉碎、煅燒、提純、改性、復合等深加工技術不斷提升,功能填料表面改性技術及成套裝備等得到進一步開發。

    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98.4%,比2010年提高14.1%;前十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53%,增長28%。浮法玻璃比重91%,比2010年提高4%;前十家企業集中度達到52%,提高2個百分點。池窯玻纖比重達95.4%,比2010年提高10%。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6萬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17%。規模以上技術玻璃制品銷售額已經達到平板玻璃的2倍以上。建筑用石及加工制品主營業務收入5380億元,比“十一五”增長96%。

    (四)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和良好的開端

    節能減排取得階段性的進步與成果。“十二五”期間建材工業總能耗總量年均增長2.6%,比“十一五”下降3.8個百分點,占全國能耗總量的比重從由“十一五”末的10.2%降至2015年的8.3%,下降1.9個百分點;煙粉塵排放量大幅下降,2014年建材工業排放煙粉塵265萬噸,比“十一五”末下降23%,占全國工業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6%降至2014年的18.2%。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脫硝設施安裝率達92%;平板玻璃脫硝設施安裝率達60%。水泥、平板玻璃行業余熱發電普及率分別達到80%和60%。

    生態產業功能不斷增強,已成為循環經濟發展和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產業之一。建材工業年資源綜合利用量已超過10億噸。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建成或正在推進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污泥、危險廢棄物等安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線。綠色建材生產與使用行動方案和實施細則已經形成,綠色建材標識和評價的標準已建立,綠色建材生產、使用體系開始建立,已有7種產品被列入綠色標識評價系列。

    (五)國際化經營步伐加快,“走出去”發展已成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

    出口貿易繼續增長。我國已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與合作,形成了產品出口、對外工程總承包、技術服務、勞務合作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經營格局。建材商品出口額年均增長14.7%,2015年達383億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長98%;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建筑與技術玻璃等產品占出口總額的69%。

    建材成套技術裝備出口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我國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玻璃纖維等產業的成套技術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份額都有增加。特別是水泥行業工程總承包業務占到全球50%以上的份額。

    “走出去”發展邁開可喜步伐。大型建材企業對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在境外收購企業、投資建廠步伐明顯加快,在境外投資建廠的已涉及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墻體材料、石材等多個行業。以中材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海螺集團、華新水泥福耀集團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在國外投資與合作項目已達33個,投資總額達46億美元。

    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拓展與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國際科技與貿易交流和合作,“十二五”期間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0余項,建立3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國外研究機構簽署國際科技合作協議20余項,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近20項,加入5個國際學術組織,已有2項國際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采納和發布,提高了國際地位,增加了話語權、影響力和競爭力。

    (六)解決傳統建材產能過剩和新興產業短缺,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效益低仍是行業的主要挑戰

    雖然“十二五”期間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與提高,但從總體上看,建材行業長期存在和多年積累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過剩和短缺共存,解決行業結構矛盾仍然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總體技術水平和運行質量低仍然是行業前進的瓶頸;淘汰落后產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遏制雷同技術新增產能、保證有優勢并且效益好的企業穩增長提高效益仍然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補短板,把行業引向高端、綠色發展仍然是行業面對的主要挑戰;致力推進兼并重組,提升行業總體競爭力,提高集中度,有效發揮與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是行業前進與努力的方向。

    從“十二五”實現的目標看,列入規劃的4大類17個發展目標,利潤總額年均增長、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新型墻體材料占比、水泥企業生產集中度、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產能等14項目標均已實現。但在科技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平板玻璃的深加工率、企業生產集中度等3個目標尚未完成。影響了“十二五”規劃全面實現。


關鍵詞:建材  十三五  節能  減排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

相關文章

投稿&合作

領袖之道more+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

建材知道壁紙涂料衛浴地板五金>>

專題more+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