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房子買不起了、賣不動了,但回頭看看2016上半年的家裝市場,似乎也并沒有受到上游房地產行業的太大影響。從線上到線下,除了熱鬧,沒有再貼切的形容了。
零幾年的房子面臨著二次裝修;買來的二手房也得翻翻新;剛交房的新盤也有不少消費者等著趕在秋天住進去……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探訪了很多施工現場,從春節前的裝修“雷區”,到櫥柜的測量安裝,再到裝修套餐的“心機”價格戰,大到整個空間,小到一個零件,我們不僅擔心著工程的品質與環保,關心著消費者的體驗感受,也在操心著關乎家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水電隱蔽工程:增項多 隱患大
裝修的隱蔽工程,從來都是消費者最頭疼的地方。由于缺乏專業知識,無法提出可行性意見,再加上很少有人愿意花錢請監理,因此,廚房、衛生間的水電改造被多繞幾個彎兒,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探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無論新房舊房,水電改造的花費基本都得上萬,有的大戶型甚至會被多收上萬塊錢。當問及工人原因時,大多以“轉角必須這樣處理”、“這是回水管”作為理由。而這些消費者似懂非懂的術語,大多都是“坑”。
除了增項,隱患也是一大痛點。冷熱水管的距離是否太近、水管的固定是否牢固,這些全靠家裝公司或施工隊的工藝和工人的人品做保障。就在不久前,昌平一戶剛剛裝修完的消費者家中,就因上水管6分管與4分管的變徑出現問題,導致水管爆裂,連地下的儲藏室也都被淹了。
增項和隱患如何徹底杜絕,好像真的挺難說清楚的。“零增項”的承諾家裝公司一直在喊,可口號畢竟不如實干。而拋開上面提到的所有,購買主材和家具的遠程費、 安裝費、零件費,零零碎碎算下來,家裝的“意外增項”也會讓人頭疼一陣子。作為消費者,除了多了解一些專業知識、選購高品質的建材,恐怕只有勤盯工地才能換來安心吧。
瓷磚鋪貼 空鼓開裂是常事兒
這半年來,接觸到的消費者家中,關于瓷磚惹來的麻煩最多。一戶人家四月中旬開工的房子,剛鋪完瓷磚就出現了大面積空鼓問題,有的甚至局部脫落;另一戶裝修還沒結束,安裝暖氣一打孔,旁邊的瓷磚掉了一地;還有的鋪瓷磚沒 用薄貼法,衛生間本就凸出來的下水管道又被厚厚糊了一層水泥,導致旁邊的下水口都放不下標準尺寸的馬桶,只能安裝移位器……罪魁禍首有的是水泥砂漿,有的 則是鋪貼工藝,有的則是工人的不上心。
要知道鋪貼瓷磚前要對墻面做拉毛處理,地磚、墻磚以及地磚上墻都需要不同配比的水泥砂漿,而材料怎么用、技巧怎么樣,都要進行專業的培訓。若非專業的家裝公司,家裝游擊隊參差不齊的手藝和甚至用了十幾年、幾十年的老方法,已經跟不上新產品和新材料的腳步了。
想要降低此類隱患,除了消費者要選擇規模大、品牌信譽度較高的家裝公司外,家裝公司本身也要不斷提升工藝水平。在走訪市場中,《廣廈時代》發現,扎實研究技術細節的也不在少數。近幾年,今朝裝飾不斷更新、強化老房裝修細節,推出了防水保溫一體化施工、整體環保降噪體系等成果,并隨著大量實踐不斷更新。消費者 的錢到底好不好賺,對于裝修而言,還得憑真本事。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