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對品牌形象有損。在消費者心中,“一分錢一分貨”的概念根深蒂固。在商業競爭中,那些先期通過低價策略贏得市場的企業也面臨著將知名度變為美譽度、升級為技術領先的高端品牌的難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產階級的增長,大家也越發注重產品的品質、品味。在護膚品行業,“天天見”的大寶早已沒落,高端洋品牌卻活得非常滋潤;在手機業,即使“賣腎”也要買iphone……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LED照明行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愿意為高品質的產品買單。
因此,LED游戲第二關的木林森,更多地需要以“價值戰”為主導。
欲承王冠,必承其重
其實,木林森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2015年光亞展前夕,木林森發起“森之戰”,表示要把對“價格”的關注轉向對“新價值”的創造。不過,業界對木林森的期望,似乎遠比它自己想象中的更高些。
“作為一家40億元規模的上市公司,木林森應該承擔起更多的技術引領責任,為行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一位業內資深專家曾如此“愛之深,責之切”地說道。在他看來,信奉“拿來主義”的木林森往往采取跟隨策略,“比如,木林森很早就關注LED燈絲燈了,但前兩年這個產品市場接受度還不高,它就按兵不動,等市場打開的時候,立馬收購……”
目前,整個LED照明行業在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上的實力偏弱,功能性、顛覆性的技術革新較少,而這類研發活動往往投入巨大且需要承擔風險。但,這樣的事情必須有人做,“總不能讓那些天天愁吃飯的中小企業來做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儒家情懷。對于木林森,業界寄予的厚望竟是如此之重。
不過,木林森似乎正在努力。瞧,那邊廂,人家不是已經入股開發晶了嗎?
國際化征途
時下,流行“買,買,買”。
今年5月17日,木林森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通過《關于同意公司參與競標聯合體向OSRAMLichtAG提交有法律約束力的投標書的議案》;同時,宣布將投資5億元與和諧浩數投資管理公司合伙,通過基金等資本運作方式,收購LED行業優質資產。
在許多人眼中,這無異于一場“蛇吞象”。據歐司朗公告稱,旗下拆分的一般照明子公司Ledvance年營收達20億歐元,約合148億元人民幣,而木林森一年也營收也不過40億元。
這也難怪。盡管這些年中國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海外并購日益增多,但很多收購效果并不好,有的還很虧。TCL收購阿爾卡特、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等都是令人唏噓的敗筆。所以,由中國的一家LED新興企業去并購德國的一家老牌企業,其技術難度及風險可想而知。
收購歐司朗的三大八卦疑問
不過,我想,不管怎樣,對于木林森這種征戰世界的膽識和魄力應給予掌聲和鼓舞。而圍繞著業界關于收購歐司朗的種種疑問,筆者將幾個刁鉆的問題拋給了林紀良。
木林森是否有充裕的資金收購歐司朗?
錢從何處來?
據林紀良透露,木林森將以現金方式收購歐司朗。“木林森市值高達20億美金,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很多國外的并購基金都在與我們洽談合作。”林紀良說道。而如前文所述,IDG資本旗下的和諧浩數投資管理公司將成為這次大并購的資本合作方。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