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網絡游戲里的升級打怪,越到后面,升級通關的難度系數就越高。經過五年的奮力拼殺,木林森終于在LED游戲的第一關順利晉級。在這關,大體上是一種拼體力的活兒:有錢任性,體量大,有耐性,而在打法上并沒有多大的技術性,木林森提刀上陣一番橫沖直闖就過關了。
不過,進入游戲第二關,就沒有那么輕松了。
“打造百億級企業,做世界級照明品牌”,在論壇等公開場合,木林森曾如是說。如果將此作為木林森第二階段的晉級目標,未來的道路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機關險境也越來越復雜。
接下來,我們先來討論下木林森在百億企業晉級道路上首先面臨的三道難題。
價值進化
前文中談到,木林森憑借著總成本領先優勢,以超高性價比產品迅速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許多人眼中,價格競爭并非君子所為,有失風雅。木林森以低收益換取市場份額的做法也引來不少口水和爭議,被業界冠以“價格屠夫”之名。
其實,在許多行業,短、平、快的價格策略曾幫助不少企業在市場上快速崛起,如家電業的格蘭仕、手機業的小米等。在早前的照明行業,當華藝、勝球的一只吸頂燈還在賣60-80元時,歐普便以40元以內的出廠價迅速搶占了大片市場份額。
在過去的幾年中,LED照明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技術不斷進步,通過更新產品結構、改造工藝流程等手段仍有較大的價格下降空間。木林森具有規模化生產及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選擇標準化的單品進行突破,并將成本控制發揮到極致,使得公司在較低的產品價格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從這兩個內外條件來看,作為一種市場工具,我們不能簡單地對木林森使用的這種價格競爭策略予以否認。
而真相就是:畢竟,它成功了!“成王敗寇”的法則下,英雄又何問出處?
但問題是,LED游戲的第二關,這種價格競爭策略是否依然適用呢?能否支持企業長遠的發展?
低價策略兩大硬傷
一般而言,依靠價格優勢迅速占領市場的擴張模式面臨著兩大方面的先天硬傷。
一是企業容易虛胖,大而不強。有句話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曾經站在風口上飛起來的小米手機一時風光無二,但很快就被后來者華為趕超。低價策略或許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期內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但要穩固市場戰果,歸根結底還需要擁有核心的技術開發能力。否則,一有風吹草動,或者更低價者出現,怎么得來的市場,依然會怎么失去。
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596億元,約占銷售額的15%。而在LED照明行業,許多企業的利潤可能都達不到這個水平。據財務報表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木林森營收8.1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46萬元,同比下降45.32%。這自然與LED照明成品及器件燈珠的價格、毛利潤下降有很大關系。沒有合理的利潤,企業在研發、質改、營銷、品牌、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就難免有心無力,致使后勁發展不足,終究會失掉企業未來的戰略競爭力。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