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拆分照明板塊上市,還是關閉工廠,可以看到,飛利浦照明正在從“賣產品”向“賣服務”的理念轉變。
一份“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關于決定提前解散的公告”的影印件近日在網上流傳。公告顯示,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于5月31日正式停止運營,不再進行任何生產。
對于網上流傳的關廠傳聞,飛利浦近日發表聲明稱,為了響應家居照明市場向智能互聯發展的需求并增強行業競爭力,飛利浦照明決定關閉位于深圳的飛利浦家居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飛利浦照明是全球領先的照明設備制造商。公開資料顯示,飛利浦要關閉的這家工廠的前身是創建于1994年的威瑪詩燈飾有限公司,當時由比利時“Massive”與香港譽威集團合資創建。
2008年,飛利浦收購威瑪詩燈飾有限公司52%的股權,2009年10月注冊成立“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2010年12月,飛利浦又完成了對該公司剩余48%股權的收購,實現持有100%股權。
據多家媒體報道,在關閉前,這家工廠已有60多條裝配生產線,并擁有現代化的自動涂裝設備和裝配車間,廠房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
那么飛利浦為何要關閉這座深圳工廠,這背后又能反映出怎樣的問題?
緣何關廠
對于停產原因,飛利浦在解散公告中向員工解釋稱,公司近年來經歷了經濟持續下行、成本上揚、業務不斷惡化等諸多困難,盡管公司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是仍然未能扭轉局面,所以公司股東會及董事會不得不決定提前解散公司,5月31日起,公司正式停止運營,不再進行任何生產。
坦言之,由于上述公告中提到的種種因素,這家工廠業績不佳,管理層已難以挽回局面。
有照明行業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LED照明行業本身已處于產能供過于求的狀態,把生產轉移給OEM工廠(代工廠)的壓價空間很大,很可能比自己進行生產的成本還要低。目前在深圳進行低端制造產業已經沒有優勢,所以不如關閉工廠,尋求代工廠進行生產。甚至也有分析人士直言,盤活工廠土地產生的價值可能要比生產LED還要多。
從飛利浦照明近年來的若干動作可以看到,飛利浦已經在全球各地陸續關閉了大量工廠。這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工廠,并且也宣布將關閉泰國的一家工廠。業內認為這是在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的情況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作出應對策略。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