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企業現狀
泛高安產區:
除少數陶企,大多通過收購或租賃復產
泛高安產區自2014年6月份先后曝出偉鵬、新澳兩家陶瓷企業倒閉后,該產區至今陸續有近10家企業因運營困難而停產,后在政府干預等多方舉措下,除了偉鵬、新澳兩家企業,其他企業都被以收購或轉租的方式成功復產。
據了解,泛高安產區陶瓷生產線有相當一部分是在2007年后籌建,相對來說廠區設計和設備都較先進,尤其是2015年停產的一些企業,其生產線基本都是2010年左右建成的,產能規模都較大。這是一些企業能夠成功被收購或轉租的主要原因。
2015年4月,瑞陽集團收購原新高峰陶瓷企業,同年6月,新成立的沁園春陶瓷公司正式進駐辦公,經過2個多月的設備改造和檢修,10月份,沁園春陶瓷旗下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而原新高峰陶瓷旗下的5條拋光磚生產線,其中2條被改造為全拋釉、金剛釉、大理石等產品的生產線。換血后的沁園春陶瓷企業也在瑞陽集團的運營下重新煥發生機,該公司主要生產高值拋光磚和金剛釉、大理石等拋釉產品,產銷形勢穩定。
2015年10月,原中瑞陶瓷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停產狀態,一度出現供應商堵門、員工鬧事等事件,當月,東方王子陶瓷企業以以租代購的方式接盤,并更名為華唯陶瓷,兩個月后,華唯陶瓷旗下兩條拋光磚生產線經過檢修后全面復產。
2016年2月,位于宜豐良崗工業園的瑞明陶瓷也被東方王子陶瓷以同樣的方式接盤,更名為翼博陶瓷。4月份,該公司第一條拋釉線點火,截至目前,原瑞明陶瓷旗下的三條生產線已投產,4號線將根據公司的產銷情況再投產。
據了解,泛高安產區因經營不善而停產轉租的企業除了宜豐瑞明陶瓷,還有宜豐產區的歐爾瑪、凱揚、領先以及清源4家陶瓷企業,目前,這四家企業都被以租賃的方式被其他老板接盤。其中凱揚陶瓷2015年初也被其他產區的老板轉租,更名為億泉陶瓷,主要生產仿古磚;領先陶瓷更名為天朗陶瓷,依舊生產拋光磚系列產品;歐爾瑪陶瓷在去年底被轉租,并更名為吉利陶瓷,目前該公司一條拋光磚線已投產,第二條拋光磚線被改造為拋釉線,也將投產;清源陶瓷被更名為和信陶瓷,主要生產全拋釉、金剛釉等系列產品。
四川產區:
科達陶瓷成功轉租投產
曾在夾江產區引發多次堵門、堵路事件的科達陶瓷,現如今已經轉租給西瓦生產經營者已有近一年時間。在此期間,雖然也發生過類似的堵門事件,但是卻一直沒有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算是產區內轉型比較好的企業。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四川科達陶瓷已經有銀行代管,企業出租所獲利潤都由銀行直接收取,用于償還企業之前所拖欠的債務。然而,對于企業之前所拖欠債務則要根據相關還款條例執行。
中盛陶瓷重組后仍未復產
樂山中盛陶瓷企業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業的拋光磚生產企業,曾幾何時在西部陶瓷業界享譽盛名。但好景不長,隨著近年來拋光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樂山中盛陶瓷企業也開始從輝煌走向落寞。
2015年6月,樂山中盛陶瓷被曝因拖欠供應商的供應款和經銷商的購磚款而被圍堵,從而導致企業停產至今未能恢復生產。 去年底,經過多方商議決定,本著自救原則,由樂山企業與注資企業重新組建新公司,向原企業租賃廠房、土地和設備生產線。
截止今日,重組成立新公司的樂山沙灣中盛陶瓷有限公司至今仍未恢復生產,這讓外界對于中盛重組后的新公司產生了質疑。為此,今年開年后,原中盛的債權人達成共識決定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重組后都不能恢復生產,那么就只有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據原中盛的一位稀釋劑供應商介紹,中盛的債務窟窿太大,沒有4000~5000萬的資金是很難恢復生產的,所以供應商們想把貨款收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之所以選擇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也是供應商們最后的希望。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