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經濟走向全球化市場,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資本已經成為公司治理史上的關鍵性因素。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資本是把雙刃劍,好劍可以使公司經營如虎添翼;壞劍輕則兩敗俱傷,重則企業衰落,歸于塵煙。
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對于資本的認識和把玩始終還不太熟練,很多個人能力十分強大的企業家在引入資本的時候,只看到了資本對企業快速擴張帶來的積極作用,卻看不到資本對自己的限制,把握不好自身與資方的定位,最終落得飲恨收場。近日正在上演的萬科創始人王石與資本方寶能、華潤之爭如是,LED行業第一品牌雷士照明爆發的吳王之爭亦如是。
本文獨家梳理了歷年來資本方與公司管理層撕逼的經典案例。希望能為中國的企業家在公司治理方面提供鏡鑒。
上海家化與平安系糾葛——受傷人 葛文耀
說到上海家化,小伙伴們肯定都很陌生,但是說到六神,那就家喻戶曉了。對沒錯,六神就是“上海家化”的生產的,六神伴隨著我們童年的記憶,守護著我們整個夏天。葛文耀把上海家化從一個年年虧損的小廠變成了現在184億市值的公司,其功勞不可謂不大。
在2011年,平安信托入主之后,正當葛文耀覺得自己可以擺脫國企的束縛,大展宏圖的時候,由于雙方在文化戰略上發生劇烈沖突,最終的結局是勞燕分飛。以平安信托為代表的資本方和以葛文耀為首的管理團隊展開了一場火拼,最終葛老大還是干不過手里有錢有股權的平安信托,上海家化董事長葛文耀、總經理王茁相繼遭罷免。最后的結局是上海家化的股價從高峰時75元跌到34元。
回頭望去,企業家在引入資方的時候,不能只一味地看到資方為自己企業帶來的金融資本,還需要和資方進行深入的戰略溝通,在雙方利益和價值觀一致的情況下,才能互信互助,最終取得互利的結局。否則,一朝不慎,資本可能就會從小肥羊變成大灰狼,企業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企業最終也要拱手讓人,落得兵敗被罷黜的下場。
國美和貝恩資本:甩手走人——受傷人 黃光裕
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傳統時代最牛叉的兩大電器城,一直在中國線下商城中呼風喚雨。黃光裕在最風光的時候,榮登中國首富的寶座。但是好景不長,2008年11月,黃光裕因為內幕交易案被警方帶走,國美商業運營掉鏈子了,資金吃緊,這時候作為臨危受命的陳曉牽線引入貝恩資本,國美才慢慢恢復元氣。
作為職業經理人,陳曉在公司的管理層呆久了,漸生野心,同時又有貝恩資本在后面撐腰, 便與黃光裕展開了公司控股權的爭奪,最終在獄中的黃老板贏了陳曉,結局則以陳曉辭職、國美虧損6億元,貝恩資本清空了國美的股票,宣布離場。回頭望去,股東與管理層的內斗,最終會讓股東喪失對投資者的信心。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