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來,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的發布進入密集期。伴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已發布的年報來看,各大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前景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經濟周刊》將帶讀者一起解讀公司年報,挖掘年報背后的商業故事,從年報看公司、看產業,看經濟、看轉型。
上市鋼企業績慘淡:寶鋼凈利創18年新低 重慶鋼鐵巨虧60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報密集披露期,2015年鋼鐵上市公司業績下滑虧損已成為“主流”。
截至3月31日,共有15家上市鋼企公布2015年業績或快報。數據顯示,在持續的行業產能過剩背景下,鋼企的經營業績慘淡,大部分上市鋼企艱難地徘徊于虧損和大幅虧損之間。
從創造的凈利潤額度看,2015年“鋼鐵一哥”寶鋼股份以盈利10.13億元暫列第一。然而,這一數字同比大幅下降82.51%,創18年來新低。在虧損的企業中,重慶鋼鐵因對存貨進行全面清理,計提減值,以虧損59.87億元暫時成為虧損王。
有5家鋼企凈虧損超過20億元
3月31日,寶鋼股份發布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10.13億元,創18年以來的新低,同比上一年度也大幅下降82.51%。除寶鋼股份之外,寶鋼旗下另外兩家上市鋼企——韶鋼松山和八一鋼鐵仍處于連續兩年巨虧中。
八一鋼鐵在3月28日發布的年報顯示,2015年虧損25億元,較上年虧損繼續擴大25%,在上交所的股票代號已變更為*ST八鋼。韶鋼松山亦預虧21億元。
寶鋼股份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1772.07萬元,同比下降15.8%。
事實上,早在2015年半年報中,寶鋼股份就將所處行業定義為“冬常態”:國內鋼鐵需求已達到近20年的峰值,而下游用鋼行業的需求增速減慢。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在為數不多的盈利鋼企中,寶鋼股份以盈利10.13億元暫列第一,大冶特鋼和永興特鋼分別以盈利2.7億元和2.22億元進入前三。
在3月30日晚間,鞍鋼股份發布年報稱,2015年全年實現凈利潤-45.9億元,同比下滑594.94%,時隔三年重回虧損區間。
鞍鋼股份在年報中分析稱,中國經濟增速回落,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使國內外鋼鐵行業進入了挑戰最為嚴峻、競爭最為慘烈、生存最為艱難的“冰河期”。
年報數據顯示,有5家上市鋼企凈利潤虧損都超過20億元,它們分別是:重慶鋼鐵、馬鋼股份、鞍鋼股份、華菱鋼鐵、*ST八鋼,這5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9.87億元、-48.04億元、-45.93億元、-29.59億元、-25.08億元。其中,重慶鋼鐵以虧損近60億元成虧錢大戶,馬鋼股份和鞍鋼股份分別以虧損48.04億元和45.93億元緊隨其后。
對于2015年的巨額虧損,重慶鋼鐵表示,2015年由于鋼材市場低迷,鋼材售價持續下跌,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大幅下滑,同時公司部分存貨質量較差不能正常使用,公司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2015年度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3.45億,從而導致大幅增虧。
據中鋼協統計,2015年101家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645.3億元,同比上年減利871.2億元,全年虧損率50.5%,虧損企業同比增加34戶,虧損額817.2億元,同比增虧615.2億元。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