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湖北水泥行業積極抑制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昨從湖北省建材聯合會獲悉,2015年,全省水泥產量11289萬噸,比上年減少381萬噸,是本世紀以來首次出現的年度產量負增長。這預示著我省水泥產量持續增長的局面基本結束。“十二五”期間,全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1257.5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給湖北的目標任務。
丟掉落后產能的包袱,企業輕裝上陣。媧石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23日,記者在媧石公司生產區內看到,盡管機器隆隆運轉,上空卻沒有粉塵彌漫,廠房邊鮮花盛開,樹葉鮮亮。該公司副總裁庫建國介紹,2010年,公司已拆除4條機立窯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50萬噸。
這一前瞻性舉措,成為公司迅速崛起的關鍵。他們把有限資源放在附加值更高的領域,旗下11家子公司構成了完整的水泥產業鏈,轉型智能辦公硬件、智能制造設備及游戲軟件開發領域。在近年水泥價格不斷下滑的情況下,媧石集團年產值達到20億元,連續兩年上繳稅金過億元。
和媧石水泥一樣,華新、葛洲壩等水泥企業也積極延伸產業鏈,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目前,全省已運行和在建的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超過20條。
化解過剩產能,優化了我省建材產業結構。2015年,水泥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7.14%,比2010年降低13.06個百分點。行業投資更趨合理,去年,湖北水泥行業投資占建材工業投資總額的比例,比2010年降低9.51個百分點,華新、葛洲壩、亞東三大水泥企業占省內水泥熟料產能的70%。
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成效明顯。繼2013年華新塔吉克亞灣水泥廠正式投產后,華新公司在當地不斷擴張,今年,華新丹加拉項目也將開工建設。葛洲壩水泥則在哈薩克斯坦推進日產2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并將此作為公司國際投資業務的突破口。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