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大漲的鋼價,唐山正豐鋼鐵總經理助理王凱卻愈發(fā)憂心起來。
“該死的沒死掉,本來快死的現在又活了過來,連虧損最嚴重的廠子都在蠢蠢欲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王凱感慨。
去產能尚未落地,鋼價即出現大幅上漲,停產鋼企隨即普遍開始復產。供需矛盾并未化解的前提下,鋼價回升對過剩產能的出清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長遠看,鋼鐵行業(yè)去產能、實現脫困轉型仍然任重而道遠。
漲價并非鋼鐵業(yè)的春天
鋼價的上漲,對整個鋼鐵行業(yè)來說禍福難料。
春節(jié)后,低迷的鋼價出現明顯升溫,近日更是出現了驚人的漲幅。
中聯鋼統計顯示,從上周末開始,鋼坯強勢上漲突破2000元/噸,帶動鋼材期貨現貨大幅上漲。截至3月7日,鋼坯價格已升至2140元/噸,螺紋鋼全國均價升至2258元/噸。3月7日、3月8日黑色期貨中的熱卷、螺紋鋼更是連續(xù)兩日封住漲停。
“鋼價上漲對我們是好事,但我們對此都很謹慎。可能有人在炒作,漲得快跌得也快。”在唐山正豐鋼鐵總經理助理王凱看來,這樣的鋼價就像股市一樣,和往年相比很不正常。
鋼鐵行業(yè)“貌似”已走出寒冬,然而全聯中小冶金企業(yè)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則認為,鋼鐵的春天不會回來了。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鋼鐵是典型的產能絕對過剩行業(yè)。很多鋼企心存僥幸希望熬過周期性調整,這并不現實。
春天難再的一個原因是,供需上的矛盾并未解決。此前不少鋼企已經停產,但并不意味著產能的退出,而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的數據則預計,2016年全球鋼鐵需求量仍將下降0.9%,至14.99億噸。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chuàng)表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的新常態(tài)和戰(zhàn)略調整期,鋼材實際消費量必將下降。他預測2015年全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6.68億噸,同比下降4.8%。
“到各個工地上能明顯感受到,塔吊并未運行,渣土車沒跑起來,民工也未大量出現,工地旁的小飯館都未開業(yè)。房地產的庫存還沒去掉,上游的鋼鐵市場哪里來的需求回暖?” 王凱從身邊也并未察覺到需求的回暖。
全國人大代表、邯鄲縱橫鋼鐵集團董事長孫紀木稱,今年兩會上鋼鐵行業(yè)最關心的就是去產能。如果不去產能,鋼鐵市場依然嚴重供大于求,還會造成低價競爭,低價出口,全行業(yè)虧損的局面。
然而,伴隨著鋼價的飆升,停產鋼企已開始大面積復工。中聯鋼統計的唐山164座高爐有效開工率春節(jié)前已下降到81.47%,而截至3月4日,這一數字上升至85.04%。興隆和金馬工業(yè)等去年全部關停的鋼廠已全線復產,港陸亦復產450立方米高爐一座。同時,山西地區(qū)的華鑫源和山東臨沂江鑫各復產一座高爐。上述復產高爐容積共計3970立方米。
這僅僅是開始。中聯鋼統計稱,計劃于2月末至3月復產的鋼廠較多,其中以河北唐山和山西鋼廠為主,包括新興鑄管、天鋼、昆玉、宣鋼、唐銀、文豐、港陸、海鑫、晉鋼、興寶、三原昌鑫等,容積共計2.2萬立方米。
王凱稱,實際上這兩年一些企業(yè)停產的最根本原因都是市場不景氣,虧損太嚴重,而現在鋼企紛紛復產,并不利于行業(yè)長遠發(fā)展。
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大概在12億噸,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8.03億噸。國務院此前公布《關于鋼鐵行業(yè)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將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過剩的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意見》的第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持市場倒逼、企業(yè)主體,強化市場競爭機制和倒逼機制,然而未等《意見》落地,鋼鐵價格即出現大幅上漲,過剩產能的出清平添了不少不確定性。
鋼鐵脫困任務重重
去產能是上述《意見》的第一步,而鋼鐵行業(yè)真正走出困境、實現轉型升級仍然任重而道遠。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fā)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yè)新常態(tài)上海勁弩實業(yè)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