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15年建材工業經濟數據出爐
水泥是建材大行業中的主要產品。水泥行業去年整體還是盈利的。但行業利潤下降了60%以上。南方盈利北方虧損。受到“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水泥行業或將繼鋼鐵、煤炭之后迎來轉型陣痛。
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水泥行業產量出現了25年來首次萎縮,為23.5億噸,同比下降4.9%;同時,行業經濟效益也出現大幅下滑,全年實現利潤330億元,同比下降58%。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水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5年全國31個省級地區中,有9個省出現水泥行業虧損,約占29%,河北和山西是行業重災區。其中,山西虧損最嚴重,虧損約21億元,其次是河北,虧損15.4億元。總體來看,北方地區省份虧損較為嚴重,南方省份大多保持盈利。
產能過剩、供求失衡是水泥行業的老問題。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新增產能屢禁不止是導致2015年水泥行業效益嚴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國家多次發文限制新增產能。其中,國發〔2013〕41號文要求: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新增項目屢禁不止,一些違法違規項目堂而皇之通過公示。
去產能淘汰落后就是要拆除水泥窯。難度在企業和地方政府。國家對被拆除水泥窯的企業要有適當的經濟補償,這有利于加快去產能淘汰落后。沒有資金補償全靠市場淘汰的話,勢必會拉長淘汰周期。
嚴格執法去產能淘汰落后。對手續不合法規的新增產能建設項目、對環保、能效、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其實,涉及水泥行業的法規標準已經很齊全很嚴格了,關鍵是執法力度不到位,這是最根本的。
‘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尚有20億~25億噸的市場需求托底,因此必須抓住這段調整轉型的黃金窗口,堅定不移做好供給側改革,果斷地去產能、調結構,徹底扭轉行業命運。總體來說,對于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我想應該相信黨的決策、相信政府的決心、相信企業家的智慧。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