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稅收政策上,《意見》還是有比較大的突破,一攬子提出了加快鐵礦石資源稅從價計征、擴大營改增范圍到建筑業領域等五個方面的完善稅收政策的要求,如果能夠細化落實,將切實起到有效作用。”李新創表示。
在李新創看來,明確提出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也是一個重大突破,但具體能夠有多大規模并未明確。
職工安置、債務處置引各方關注
鋼鐵行業是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然而,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鋼鐵行業去產能面臨著職工安置、債務處理、資產核銷等重重挑戰。
“按照鋼鐵企業有關勞效方面的統計,考慮退出鋼鐵產能的勞動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的因素,如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則約有總計40萬~50萬職工需要安置。”李新創表示,這或對就業形勢特別是退出產能所在地的社會穩定形成較大沖擊。
《意見》明確指出“把職工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配套成立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同時要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與社會保障相結合,采取挖掘企業內部穩崗就業潛力、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依法依規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做好再就業幫扶等措施,確保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對于各界關注的債務問題,《意見》提出,要完善金融機構加大抵債資產處置力度的財稅支持政策,研究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銀行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進度,支持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轉讓不良資產。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
在李新創看來,債務問題要在堅持市場化手段的原則下,由地方政府建立企業金融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比如在兼并重組壓減產能這條路徑上,政府應做好協調債務剝離等工作,由重組主體對退出企業的優質資產進行整合,同時承擔與收益相適應的債務責任、社會責任,以調動重組主體積極性。
“還有些細化的配套政策亟須研究,比如有關金融機構呆賬核銷、抵債資產處置的財稅政策,包括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等,暢通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轉讓不良資產的渠道。”李新創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