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裝修公司而言,選擇入駐“線上”平臺當然是看中平臺的大流量,但通過近兩年的試探,裝修公司普遍認為,平臺流量雖大,但自己能分到多少卻很難說。
金三優裝飾總經理劉林告訴新京報記者,金三優入駐了搜房、大眾點評、土巴兔、淘寶等平臺,“哪個平臺都很燒錢。”他說,“然而轉化率并不高。看哪個平臺好就繼續做,不好的就不做了。”
業之峰裝飾北京分公司企劃部經理李鵬飛也認為,對于沒有互聯網經驗的裝修公司,僅僅是入駐平臺,也沒有能力將線上的流量“搶”到手中。
而不少傳統裝飾公司負責人則告訴新京報記者,線上流量看著很誘人,但轉化率并不高。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流量巨大的天貓,線下轉化率也不過1%。而且,平臺流量費用并不低。
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平臺將流量導入給入駐的家裝公司,是要收費的。比如一個裝修用戶信息,平臺可以導給三家公司進行pk,這三家公司要向平臺交錢,簽下工程平臺還要提傭金。拿到用戶信息的三家裝飾公司要去用戶家現場pk,最終看誰能“拿下”這個用戶。
“一些品牌裝飾公司沒有現場pk的經驗,反而不如小裝飾公司的轉化率高。”優裝美家CEO姜濤說,在優裝美家也曾發現過這樣的問題,一些品牌裝飾公司在平臺的線下工作存在方法、方式問題,反而讓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占了先機。對于這樣的裝飾公司,負責任的平臺可能會幫助調整、培訓,不負責任的平臺不聞不問,最后導致平臺上小裝飾公司接單量高,而一些知名的品牌公司反倒接不到單。
在家裝行業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張文帥認為,選擇入駐平臺,主要看裝飾公司愿意當分母還是愿意當分子。“愿意當分母,可以每個平臺都入駐,但不太可能在平臺上接到單;愿意當分子,就選適合的一家或幾家平臺,要么與平臺深度合作,要么專門培養一批設計師、工長與其他公司‘搶奪’訂單,人力成本也不會低。”他說。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