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建筑 更好的生活
邱闖:今天非常高興來到咱們石家莊這個高峰論壇。作為一個建設管理者今天談建筑的問題,我看在座各位有建筑大師、規劃大師,我只是從一個房屋消費者的角度來談一下我的看法。這個跟大師的理解可能不再一個層面上。
什么是更好的建筑。人類歷史上對建筑的美一直在追求,在希臘奴隸制時代之后我們通過什么形式來進行追求?我們是對美好建筑的理解,一看建筑就看到一個柱子很漂亮。我們有三個注釋:多利克、愛奧尼、科林斯。在我們人類羅馬時代不斷追求這種建筑。到了羅馬時代我們是更加追求一種美學。我們把不同柱子羅列在一起。
我們怎么來建多層房子。如何把柱子一層一層的疊加起來?
到中世紀哥特時代我們會產生這種教堂格式的建筑。具體通過一種美學來渲染教堂。通過哥特式的建筑的特點來更加體現宗教的建筑。我本身在牛津大學學習過一段時間。在教堂當中很多采用這種哥特式的建筑風格。我們到巴羅克、到洛可可不斷采用新的形式。實際上人們是對美一直的追求,來體現我們更好的建筑。
在北京我們曾經看到過鳥巢、水立方、中央電視臺、首都機場,任何一個建筑我們從美的角度看都覺得非常震撼。更震撼的是它是同時期的建設。我們會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時期建了這么多在美學上極具價值的建筑。
但是對建筑的理解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覺得這個建筑很好,但是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呢?這是北京市房子漲價最快的地區之一。這個房子七年時間漲了七倍,為什么這個小區會漲這么多。我們從美學的角度看,它好像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在這里感覺到生活很方便。從房屋這個角度看過去這里有一個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我看咱們這個項目也有非常類似的特點。
這里有一個停車場,也有溜冰場。我也經常帶著孩子到這里溜冰,經常會看到英達的小孩。這里還有餐飲、邊上有寫字樓、這邊是希爾頓酒店,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很好的小學。人們在這里生活感覺到非常方便,所以這里的價格一年漲一次,在這里人們感覺的建筑色彩并不是非常漂亮,但是我們一定把它定位為一個很好的建筑。導致人在這里可以體驗到更好的生活。
作為一個建設管理專業人士我們是如何來管理建筑呢?這里簡單簡述一下。我們更可能看中的是時間、費用和質量。這三方面如何協調?怎么在費用有限、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創造更高的質量,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們曾經編過一套方案指南,但是英國皇家建造學會建造的這個不太適合中國。可能每個國家有不同國情。我們在工程建設項目當中我們可能還要關注健康、安全、環境也就是HSE。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整個過程。當然也非常關注在我們持續發展綠色建筑。這是我們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非常關注的一點。
又回到我們今天的話題,我剛才看到這個項目對我本身是非常震撼的。我總體感覺這個項目跟我這個小區有一定類似性,但是比我這個小區要更好。更為美觀、有更好的配套內容。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因為所有的北京的重點工程—鳥巢、水立方、中央電視臺所有的建造者都有我們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的會員。我相信在我們勒泰這個項目當中它凝結了這么好的設計,這么好的生活的內涵在里面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更好服務的燕趙人的生活,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邱教授精彩洋溢的演講。大家都知道按照相關規定現代城市建筑主題的結構耐用性以及它使用壽命應該是在50到100年我們發現許多城市地標性建筑十幾年就銷聲匿跡了,而國際上上百年的建筑卻比比皆是,究竟如何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崛起更多的百年建筑?那么有請谷大師為我們講解:《建設精品工程,打造百年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