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賽(筑巢獎)學術論壇上,筑巢獎國際評委、日本設計委員會理事長、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副會長原研哉先生和筑巢獎國際評委、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隈研吾先生等帶來了精彩演講并于嘉賓進行了精彩的互動。
互動嘉賓:
鄭曙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方振寧:獨立策展人藝術和建筑批評家
原研哉:筑巢獎國際評委、日本設計委員會理事長、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副會長
隈研吾:筑巢獎國際評委、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
設計實踐之外的責任和義務——傳承與創新
【鄭曙旸】原研哉先生,您在設計中提到設計師的工作并不只是實際實踐,您覺得年輕的設計師在設計實踐之外,還應該承擔哪些設計責任和義務,因為這一點對目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原研哉】我們知道擔負著社會和一個國家未來是年輕人,我們這個設計領域同樣也是我們年輕一代去承擔的,在日本也是如此,在中國承擔中國未來設計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能夠使他們了解這個設計本質是什么,使他們進一步的理解西洋的東西作為我們學習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更加著重本民族淵源文化精髓的東西,把它進一步的發揚光大,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創造出新的屬于自己風格或者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東西,這個是我對年輕一代,包括中國的年輕的同事的寄語,希望大家能夠共享。
【鄭曙旸】同樣一個問題我想請方振寧先生也做一下您的見解,對中國當代的設計師來講,他的設計社會監督的一種義務。
做個現代社會中的“工匠”
【方振寧】我今天聽了隈研吾先生和原研哉先生的演講,我的體會是有三點,這三點是不是能跟中國建筑師進行溝通,或者說大家有人能夠贊同我的觀點,也很難說。第一點就是責任,所謂責任感建筑師從他的角度關心他有作品的家鄉,關心現在存在的狀態。原研哉用他的平面設計展現怎樣理解和放射的景象。建筑師和平面設計師在汶川大地震做了什么事情,建筑師做了,平面設計師我不知道,怎么樣用平面設計的方式展現大眾對災難的設計。第二點從原研哉先生和隈研吾先生都講到美學,隈研吾先生做設計PPT文件我已經看過兩遍了,這次講到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就是關于東方人或者日本人對于雨的表現,他講的很具體,日本人用直線,而西方人不會用直線表現雨,他會描繪自然的雨,所以在西方的設計中,自然的和人工的是對立的,是分離的。但是在日本或者在中國,在東方人工和自然的是具有同一性,這一點對美學的認識我覺得是我以前所沒有認識到的。我不知道對中國建筑師是不是有啟示。第三點就是他們兩位設計師都談到怎么從傳統里面學習,工藝或者是技藝讓它現代化,這就是中國建筑師最缺少的一面。我覺得特別是隈研吾和原研哉的演講里面所提到的那些內容,實際上表明他們是一個現代社會中的工匠,所謂工匠就是既有美學,又有技藝,如果只有美學只是空談,沒有技藝的話,這個就不能讓我們過去傳統的技藝現代化。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是中國建筑師最缺少的。我覺得今天的演講可以讓我們很多設計師和建筑師腦子清醒一些。我們應該向日本的設計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