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虹:靈動的石材 塑造藝術空間
趙虹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筑邦建筑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我的設計里面很多地方都使用了石材,但并不是大量的去使用,我看到很多同行的作品,石材并不是廣泛使用。我覺得中國的建筑相比日本的建筑有一些相近的地方,我們的建筑更多的是橫向的發展,它是一個比較輕的東西,它更像是一個空靈的,而西方的建筑由于過去建材的不同,他更多的是像天空發展,發展的更陽剛,更堅實。在兩種建筑里面如何找到一個平衡,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在金融街做過“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這個項目。當我們做一些大的項目的時候,因為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設計師的想法可能很難去實現。而藝術家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在設計的時候不會收到太多環境的影響,他可以自己做。他更多的是表達一個東西的純粹。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在設計過程當中請了藝術家做了幾片這樣的石材,他就拿了一個意大利的雅石白的石材做了這樣一個形狀,從正面看是圓形石材,從頂上看又是很微妙的體現。這幾個石材本身里面會碰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花紋。
這就聯想到以前小時候去北京很多火車站或者到外地去看,我們中國很多人喜歡在禮堂里面或者交通的建筑里面用很多石材鋪一個壁畫,我們喜歡刻成山水,這種藝術的抽象表現是心靈的感覺。
前兩天抽了一點時間去米蘭看了一下展覽,確實受了更大的沖擊,意大利和米蘭進行了很多挺有意思的嘗試,在古老的建筑里展現了很多很新的東西。那些古老的建筑與古老的工藝都是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前的東西了。這樣一種融合都表現出了現代都市人跟生物的關系。
歷史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在雕刻上已經達到了巔峰,他們顛覆了以前人們常規的建筑手法。現代設計師如何在這個基礎上站在它的肩膀上進行創新,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難的。那時的建筑可以視為雕塑一部分,雕塑也許會是因為還有宗教的需要,但更多的是時候需要表達一些建筑以外的東西,很多建筑的功能在這里面并不是特別重要。
佛羅倫薩,一個露天放的獅子很有意思,它是小型雕塑,經過長時間的風化獅子身上的機理非常淺了,有一種歷史的痕跡在里面,很堅固的石材也有歲月的沖刷在里面很長的時間了。
在一個美術館里面我看到了一個非常讓人驚奇的雕塑,這個雕塑整個是用石材來做的,他用石材雕塑出來非常透明的感覺,感覺石材后面有一個面紗,然后有一個雕塑,他用一種語言,用波浪表現出了石材不能表現里面的。
石材文化
東方和西方的差異,很多古老的工藝,有很多是可以去借鑒使用的元素,這些都可以將來用在我們建筑上面,當然也需要我們中國和外國的廠家來支撐,并不是我們設計師一方面能夠做到的。我記得大概是在五 六年前的樣子,中國很多夜總會,很多餐廳里面有大量的雕花,后來這個現象有所改變了,大家用一些更簡潔現代的辦法來做。在那個時期建筑更多的是一種,當時教會跟生活有很多的關系。比如說有很多資金來投入做這個事情,我們現在做這樣的東西是不是有更多的意義。
比如說這個雕刻,這個建筑跟雕刻和那個時候的表現,我覺得這些都是完全相通的。對于我們現在的生活理念是不是有這樣的東西存在,跟他相提并論。作為現代建筑里面,我覺得這樣一種做法和設計結構,跟我們現在快的節奏,我們這樣城市的結構更相匹配。
我跟很多朋友聊天的時候,在中國做設計也有大家很困難或者別扭的地方,甲方總是希望選的石材紋理和色彩是一致的。很多石材廠有一些缺陷,這些缺陷作為自然界來說就是美的,比如說人的左面、右面皮膚上都有一些小的缺 陷和斑點,這都是天然的一部分,這是自然賦予我們的,這些石材如果在建筑里面很生動的表現,我覺得會變得非常舒服,非常好看,而在中國這些地方都會被毫不猶豫的拿掉,拿掉以后石材本身是不完整的,這在中國文化上也是非常遺憾的,希望大家去看這樣的例子,讓他們能夠接受,那樣跟周圍的自然界會更加的自然。
這邊是水,水產生一個鏡面,跟自然去呼應,而不是很多交流在里面,而是在里面看了很多的東西。換過來之后,這里又有兩個日本人,其實很愿意看西方的建筑。 這個石材整個立面都是用一個材料表現,當時看到這里我覺得很奇怪,回來也想問一些朋友,在這個里面整個的石材不像我們現在常用的樣子,完全是很厚的,可能 有二、三十公分的樣子來撐所有的頂面,看不到另外的結果,這一點也是很差異。在現代的結構里面也許是由于造價的原因,當然我們中國也是有大量石材的,我想 也并不貴,如果有可能是不是能夠做到這一點,讓材料本身做結構,而不再有多余的東西。
前段時間我們去了瑞士一個小山村里的酒店,酒店里的溫泉完全表現石材了的美。這有很好的空間,有很好的材料,本身并沒有做過多的渲染、過多凹凸的變化,所有的光線都來自于外界,把石材的墻面跟吊頂分開之后把光打下來。在上面就是草地,溫泉在中間,雪山跟四周完全呼應的,人們可以躺在石板上。白天看了以后我當時的感覺是還不錯,但是沒有想到,在夜里酒店給了另外一個驚喜,到了12點的時候特別有意思,酒店有一個提示,你可以在12點的時候到溫泉里面去,你可以不穿浴衣,大家不能有任何話語,不能對話,不能有任何聲音,讓你感受溫泉的美,這個時候整個建筑發出藍光,地面的熱氣在升騰,轉到了一個很小的角落,里面有一個聲音還有一段話,講的跟人類也有關系,確實讓人感覺有精神上的寄托,而不是看到一些錢和身外之物,而是讓你直接接觸石材,接觸自然。
我們建筑非常古怪,為什么不能恢復自然本身的狀態,切開不需要做加工,這樣反而可以省很多的錢。把完全真實的質感給表現出來。還有一些其他的曲面都是用這樣的材料來處理,其實就是感覺更自然,讓人們感覺回到本真的狀態。
西班牙美術館的建筑,這個建筑做完以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過來參觀,在酒店外側能夠看到各個國家的語言,可以說是有種形狀,各種光線,各種手法都會在里面使用,對于大家來說是一種很新奇的東西。在里面也有一些傳統材料的使用,比如說在地面上用一些斑駁的石材。
關于新材料
我覺得人造石也可以說是新的技術來做,它用一種無縫的材質,同時耐水、耐污染,這也是技術的進步表現。傳統上也需要專業的人士去考量,去分析。這個很有意思,這是我們一個東方藝術家展望,他最近把中國很多過去的假山石用不銹鋼來做了一個轉 換,作為新的含義和介質,西方人對這個材料和設計非常感興趣,請他做了一片雕塑,確實東方藝術往世界上開拓,但是里面應該是非常好的事,里面總是有一點點 東方的影子,我們總是把西方的材料,用東方的符號來作為結合走出去,而很少能夠做出真正原創的東西出來。
關于對材料的期望
今天有很多石材廠商朋友在這里我想作為設計師提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建造很多發光石等等,但是在處理上我們的企業和廠商沒有提供一種可能讓我們表現出一些更有藝術的東西,給大家帶來一些令人激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