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五
網(wǎng)友:
學長您好,我在XX院工作了6年多,明年去房地產(chǎn)。在去之前我有什么要準備的,可以看那些方面的書?謝謝!
朝露:
我自己從設計到地產(chǎn)的時候,是比較倉促的,所以沒有太多準備,更沒有看什么書了。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你急需準備的有幾條。
首先是更多了解設計管理的工作方式,盡快做好角色轉換;因為地產(chǎn)的工作方式與設計院完全不同,之前的文章“從設計到設計管理”里面有一些介紹。
第二,好好對6年的工作進行總結,提煉其中的亮點,做一份漂亮的簡歷吧,先打動用人單位,進去把坑占了再說(不要太擔心去了不適應,關鍵要先上馬,上了馬,自然就會騎了)
第三,好好了解你看中的或你即將去的公司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多的了解到一手信息,不要跳入火坑了,那樣干不久,成長不了,對自信心打擊有點大。
第四,技術上面,你都六年了,不用刻意準備,但記住結構的價值最容易說服人的在于成本節(jié)約(盡管我個人覺得這不是第一亮點)
最后說看書,真沒有什么推薦,但把時間用在看書上,不會錯的,這有可能不會馬上對你有用,但某一天或許就排上用場;不要浪費時間。
幾個簡單的回答很難解決你的問題,如果有什么需要問的在公眾號給我留言,我抽空都會回答的。
問題六
網(wǎng)友:
從設計轉戰(zhàn)到地產(chǎn)管理,做結構的在地產(chǎn)商存在感太低,而且,轉地產(chǎn),特別難,大部分都需要3年的地產(chǎn)工作經(jīng)驗。
結構主要是前期方案工作。一旦前期過完,結構就可有可無。如果公司裁員,結構是首當其沖的。從你的視角如何看待設計、甲方兩者在行業(yè)中的地位?
朝露:
1、在地產(chǎn),結構存在感低確有其事;但反過來想,在設計院,結構的存在感就高么?當然這里的存在感,不是說天天加班最多就是刷了存在感,而是提供的價值的多少,影響力的多少。
所以,不管是設計還是地產(chǎn),存在感或者說價值輸出和影響力,都是要靠思考和挖掘和辛勤付出的,確實不容易,太容易不是人人都會了么,那太沒有意思了。
2、朝露圈子里面就有,設計院出來到地產(chǎn)就直接是總監(jiān)級別的,甚至有更高層級的管理者;所以,需要3年時間的說法,并不是必要條件,關鍵看本身的層次和能力。3年的要求更多可能是針對基層的結構管理崗位。
3、裁員問題。設計院難道就不裁員?以前有個觀念,覺得設計院穩(wěn)定,但現(xiàn)在設計院裁起人來也是不眨眼睛的。
有些大的院確實也不裁,但一個月給點買米的錢,和裁員又有什么區(qū)別?不管搞設計還是設計管理,關鍵看自己是否具備稀缺性和較大的不可替代性,這才是保住職場位置的不二法門。
4、設計和甲方的地位。
先從目前的供求關系看:僧多肉少,設計市場必然是買方市場,這從底層決定了設計和甲方地位有不對等的趨勢。
其次,朝露文章中說過,設計和甲方,其本質(zhì)是在一條船上,同一個目標,力要往一處使,兩者更應該是戰(zhàn)友的關系,這需要雙方都是高素質(zhì),高效協(xié)同,高度共情才能有最大的價值輸出。
最后說一下,設計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就低甲方一等,好的設計人員非常受甲方尊敬;甲方也千萬不要有這個對應關系上的優(yōu)越感,自己素質(zhì)不過硬,設計人是看不起你的。
一句話概括,所有的尊嚴靠自己的本事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