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9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決定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2017年2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要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堅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實現建筑舒適安全、節能高效。
2017年3月2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鼓勵各地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5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設3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優勢明顯
裝配式建筑相對于傳統的建筑方式,首先是建造的速度快,工廠流水化的作業效率遠遠高于工人現場施工的速度;標準化的生產,更能提高裝配構建的安全等級;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比較小,工時少且減少現場的澆筑等作業,環保不擾民。
(三)大數據
在大數據的概念下,利用BIM建立數據模型,從設計方案、建設需求、工程運營等方面進行管理和優化,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化與數據化,更便于管理與操作。而在工程設計上,它也更加貼合現在比較火熱的VR裝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