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國家裝互聯網化發展的現狀
2.1 裝修行業為什么很難做大
2.1.1 一對一服務抬高成本,拉低效率
(1)效率降低
設計、材料、工期、效果、成本等都不確定,服務周期長,時間成本高;SKU龐大,影響交付穩定性。
(2)服務成本提高
一對一服務成本高,成本的增加最終會由用戶買單。印花稅的誕生和流行,就是由于征稅成本很低,凡從事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的人都會主動上門要求蓋章并樂意交稅,一兩個人,一張辦公桌就可以搞定。
因為裝修行業效率低,必須保持高毛利,只能靠低價吸引用戶,又不能降低利潤,只好偷工減料導致低質低價,或通過增項低開高走,使得用戶體驗差,以后獲客越來越難,又增加了獲客成本,進入惡性循環。
2.1.2 強烈依賴人可復制性差
家裝行業本身缺標準,或標準不成體系,主要靠人的經驗和責任心完成工作,人又很難管理,甚至管不到,在銷售為導向之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可復制性。這就使得新開拓一個城市,就等于從0開始,白手起家二次創業,經營的好壞主要看這個分公司總經理的能力了。
孫威說過北京實創在全國的28家分公司中,三分之一處于虧損狀態,利潤的獲取主要依賴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業務。虧損的公司一個共性問題就是負責人不行。
2016年9月,穆峰和東易日盛董事長陳輝共同參加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互聯網家居領袖峰會,會后,在組委會的庫房里私聊,他也總結說,人的因素是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
一對一服務和強烈依賴人這兩點相輔相成,前者的低效率拉長周期讓可復制性更難,因為每個環節都缺乏可控性容易跑偏,使得更依賴于人的推動;而人的差異又讓一對一服務的可控制更弱。
2.2 家裝互聯網化的現狀
2.2.1 截至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家裝的四個特點
1.標準化產品不斷迭代,單品極致+多產品齊頭并進。
2.通過產品延伸、提升效率、拉升規模等各種方式增強盈利能力,提高毛利額。
3.在信息化系統建設,效率化工具方面投入很大。
4.城市擴張從快速到趨于平緩,側面反映面臨大規模獲客、供應鏈復制和交付能力的瓶頸。
對垂直類的家裝公司來說,預計至少3-5年風口才會來,前提也是行業效率的提升到了一個爆發點,如施工標準化推行、內裝工業化到來、供應鏈標準化可復制等行業基礎建設有起色。否則,所謂的互聯網家裝垂直公司之風口可能永遠也來不了。
而且風口不是追來的,是等來的!現在,行業內還不存在真正意義的老大,競爭也剛開始,不要過度關注競爭對手,沒有到正面沖突的時候,而是根據互聯網家裝的底層邏輯,甚至是商業規律去建立自己的發展體系,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2.2 標準化家裝多處于套餐化階段
大部分互聯網家裝主要以“自稱”為主,即自己說自己是,媒體就認為是。
表現特征:前端標準化,后端部分標準化,在供應鏈標準化、施工標準化、信息化等方面很初級。目前,大部分互聯網家裝處于這一階段。
而傳統裝修的套餐包則是前端部分標準化(如報價,但獲客、轉化、簽約等都不穩定),后端個性化,“價低、人多、不掙錢”會讓這類套餐包走向死胡同。
現在都講套餐包可以讓用戶省心、省力、省時,那是針對低毛利、高性價比、清白交付而言的;而對平均毛利超過30%的裝企而言,套餐包恰恰是不透明的體現——讓你沒法比價。
補充說明:
1.前端標準化:指的是簽訂合同前的各階段的標準化,包括了報價、獲客、邀約上門(到店)、訂單轉化、量房、設計方案、簽合同、施工交底等。
2.后端標準化:指的是交付及售后的整個階段的標準化,包括了材料采購、施工派單、施工服務、材料進場、各階段驗收、售后服務等。
2.2.3 互聯網家裝在標準化方面的進展
初步實現的標準化:報價標準化、終端(展示)標準化、設計標準化,借助3D云技術、VR等初步形成了展示和設計的標準化。
在《“顛覆”傳統裝修:互聯網家裝的實踐論(第二版)》中,談到知者家裝研究院提出的家裝互聯網化CDCT模型時說,技術驅動家裝行業發展只完成了前端。在場景體驗、簽單、量房、設計等前端被互聯網化改造較為明顯,但后端的技術應用改造停留在信息化工具上,對人的解放還遠遠不夠。
各家差異較大的板塊:供應鏈標準化、施工標準化,這兩塊根據各家的市場規模、每月單量及資源優勢等差異很大。
最難攻克的標準化:服務標準化、運營管理標準化及信息系統化,通過技術驅動去革新是主要方式。
例如,互聯網裝修積木家(原蘑菇裝修)一直在堅持將服務產品化,靠系統、工業化、標準化去除掉一切的不確定因素達到批量復制,并達成指向購買!對其而言,服務產品化才是做到高品質,低價格,低毛利大規模的前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