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行業分析 > 正文
2017年中國建筑業發展趨勢:“嚴冬”陪伴 BIM或改變建筑業
來源:中國建設英才網    時間:2017-07-28 09:14:1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2017,面對寒冬,大型民營建企可依托已有資源,打造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的企業競爭力;中型民營建企望聚焦細分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微小型建企則要聚焦產品、價值鏈,在提升服務方面下功夫。

  從建筑行業各子行業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資的不景氣對建筑企業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傳統業務快速下沉已經引起企業家的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筑企業未來轉型與改革是必然趨勢。展望2017年,行業繼續面臨下行壓力,頂層方案設計、技術推進、行業標準制定、企業轉型升級仍將成為熱點。

  趨勢一:建筑業嚴冬持續

  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12579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僅增長6.7%,增速繼續放緩。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7.8億平方米,同比僅增長1.6%。民間資本投資斷崖式下跌,1-11月,民間投資僅增長2.9%,7、8月份,一度跌至2.1%。行業增速放緩,市場劇變,農民工面臨失業困境;企業間競爭日趨白熱化,“墊資”、“殺價”“無底線承諾”等等無所不用其極;許多國企經濟效益增長很緩慢甚至是負增長;一大批市場經營質量低下、內部管理不善的企業開始“裸泳”,“破產潮”如影隨形,建筑業冬天還將持續。

  趨勢二:基建投資加大馬力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我國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近59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測,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67.1萬億元,同比增長8.9%。2016年年末基建更是大發力,僅10月14日至11月14日30天之間,國家層面共批復了17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額達3536.3億元。跨入2017年,全國新一輪的投資又將啟動。近日各省市開始公布2017年投資規劃,業內專家表示,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保持在8%左右,基建將繼續成為穩定投資及穩增長的主要力量,整體規模預計在16萬億元。

  趨勢三:PPP仍是基建推進利器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證監會聯合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融資方案,PPP模式更加優化。目前,財政部、發改委官方發布的PPP項目已經超過15萬億。隨著PPP模式的持續優化,落地進程加快,2017年仍將是PPP推進大年。在基建大潮中,PPP模式仍將擔當利器角色。對于施工企業而言,面對建筑市場的嚴冬,轉型升級,成為投資的重要一員,積極投入PPP“浪潮”,以投資拉動施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由于政府和金融機構都對大央企、大國企偏愛有加,民營企業成了PPP熱潮的旁觀者。

  趨勢四:企業資質標準淡化

  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淡化企業資質成為政府指導工作的重要趨勢。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印發《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為構建以企業資質、個人執業資格、信用檔案及信息公開相結合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方式奠定了基礎。11月24日,住建部發出《“對取消8個工程設計專項資質征求意見”的函》,要求取消建筑業、勘察設計、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簡化企業資質,有利于降低企業維護成本,倒逼企業實施規范化管理,或終結掛靠行為。2017,繼續簡化企業資質標準,優化和完善建筑業市場環境仍將是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

  趨勢五:營改增倒逼規范化管理

  2016年2月22日,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做好建筑業營改增建設工程計價依據調整準備工作的通知》,明確建筑業的增值稅稅率擬為11%。3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方案,明確自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根據12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的營改增媒體吹風會披露的信息,5-11月四大行業共減稅1105億。

  營改增涉及建筑企業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投標、采購、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等方方面面,“信息流、資金流、合同流、物流”四流合一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到了極致,倒逼建企加強精細化管理。“營改增”甚至可能終結建筑業掛靠行為,對建企而言,必須強化規范化管理,提升建筑材料、設備、分包商等渠道、價格信息的透明度,更加規范管理企業供應商、分包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應對營改增帶來的挑戰。

  趨勢六:建筑工業化艱難前行

  2014年以來,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迎來政策蜜月期,屢次獲中央、地方政策支持。然而,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尚未形成產業鏈,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業務運營系統不強,成本偏高,無法應對個性化定制和大規模工程實施等原因,工業化建筑在我國總體規模和占比仍較低,目前,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積中的比例不足5%,中央政策要求力爭在2020年達到新建建筑20%-30%水平的建筑工業化之路道阻且長。進入冬天,全國霧霾再起,作為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2017年,建筑工業化必將加大發展力度。

  趨勢七:國企改革繼續深入

  2016年,建筑業國企改革試點遍地開花,中國中鐵開展內部重組,中國鐵建進行分拆上市,中國中冶要求提質增效,安徽水利選擇整體上市,中國能建采用股權激勵,上海建工實行員工持股。2017年,伴隨政府工作的強力推進,“國企改革”進程仍將不斷加速。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進入下行通道,PPP項目落地問題日漸突出等問題不斷出現,國企的優勢將會維持多久,還需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改革重組走向資本市場后,國企需要依靠自己的實力才能獲得競爭優勢,專注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或許才是建筑業國企的成功之道。

  趨勢八:民企續推轉型升級

  供給側改革擠壓行業內多余產能,中小企業傳統業務能力正在遭受種種考驗,加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行業整體需求相對偏弱,許多民營建企業績明顯下滑,刺激轉型需求。2016,民營施工企業面對“沒有項目馬上死,先接項目熬半冬”極其無奈的境地,不得不紛紛開啟轉型升級,推行新技術,擁抱互聯網+,試水PPP,積極“走出去”,更有甚者投身資本市場,開始跨界轉型。2017,面對寒冬,大型民營建企可依托已有資源,打造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的企業競爭力;中型民營建企望聚焦細分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微小型建企則要聚焦產品、價值鏈,在提升服務方面下功夫。

  趨勢九:BIM改變建筑業

  BIM技術具備了解決工程項目的管理問題和技術問題的革命性的變革能力。作為工程行業最核心的大數據技術,BIM能真正解決復雜工程的大數據創建、管理和共享應用等問題,在數據、技術和協同管理三大層面,提供了革命性項目管理手段。尤其是BIM與互聯網的結合,將大型工程的海量數據、可視化工程3D和4D圖形在廣域網方便共享、協同和應用,將給建筑業帶來重大影響,在大數據時代,提升信息透明化,提高精細化、低碳化管理水平,加快工業化進程,從而改變建筑業。


關鍵詞: 建筑行業 投資 PPP 證券 營改增 國企改革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勝軍]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