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行業分析 > 正文
“建筑工業化” “一帶一路”到底給建筑業帶來了什么?
來源:中裝新網整合    時間:2017-05-19 09:09:28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套用同樣的邏輯,建筑行業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握風向,按照國家“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思路,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從資金、品牌、管理等方面促進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改革,實現行業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筑工業化對建筑業生產方向的引領

  建筑工業化是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它改變了傳統建筑行業中原有的手工作業、粗放型的建筑方式,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工業化的手段,在流水線上建好房子的“零部件”,再在現場進行裝配,對推動我國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因此,建筑工業化備受重視。今年以來,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重點提出要推廣“建筑工業化”;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準體系”,逐步解決中國“城市病”問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要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并將“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標準化,提高住宅工業化比例”作為建設重點之一。

  在供給側改革對建筑業的四個方面的影響中,建筑生產方式的影響應是最根本和最廣泛的。其中,建筑工業化又應該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建筑工業化的推行和應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有助于模數化和標準化;整合建筑業和建筑企業的資源,將建筑行業整體資源的作用最大化,實現多方共贏;通過標準化和集中的生產方式,減少材料損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并降低建筑企業的運營成本。

  多重政策利好無疑標志著建筑行業這一巨無霸行業的轉型升級拉開序幕,建筑工業化正迎接風口。與傳統建筑手段相比,建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在工期、產品質量、安全性能和節能環保效率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以100平米的建筑為例,采用建筑工業化的施工工期僅為300天,即10個月到12個月就可完成從零到精裝修交房,比傳統的施工方式約節省30%左右的工期。如果是建造別墅,從開始施工到完工控制在15天內,而傳統的方式大概是6到8個月左右。

  在節能方面的優勢則更加明顯。在寒冷的北方地區,房屋如果在外墻做保溫層,在防火技術方面就較難達到要求,而如在內墻做保溫層又會占用較多的室內空間。通過建筑工業化手段,將保溫層做到墻體中間,兼顧了防火安全和節省空間的問題,比傳統建筑大概要提高40%-50%左右的節能效率。

  安全性能方面,首先,建筑行業有非常嚴格的產品設計、檢查和驗收標準,從圖紙審核階段開始,就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傳統建筑行業之所以會爆出一些建造質量的問題,是因為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生了偷工減料、不按照既定標準執行的情況。而工業化的方式則完全杜絕了這種可能性。因為生產線的機器是嚴格按照圖紙的參數進行生產制造,而且每一件建筑產品的生產來源都是可追溯的,這些特點都確保了工業化的建筑手段比傳統的建筑業要更穩定、更標準、更安全。

  站在國家層面上,建筑工業化的優勢同樣振奮人心: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2/3,用工量也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無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可節水80%、節能70%、節材20%,而且解決了保溫、防水抗滲、不隔音等建筑通病。在國家大力提倡轉型升級的今天,建筑工業化已經是勢在必行。

  同時,由于實現了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建筑企業在本質上已經是高科技企業,建筑工業化不但為農民工提供了一個工作崗位,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市民保障”。在高科技制造企業里,他們可以轉化為職業技術工人,甚至更高層次的技術人才,職業生涯發生了很大改變,自身價值也得到了最大化實現。而新型城鎮化的重點發展方向是智能、綠色和低碳,所以,新型城鎮化呼喚綠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產品,它要求建筑產業改變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因此,建筑工業化可以和新型城鎮化互相促進,互相成就。(來源:BIM視界)

    未來裝配式建筑將唱主角

  近日,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布《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涵蓋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建設監理 、工程造價等行業以及政府對建筑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工程標準定額、建筑節能與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確定了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發展的目標,提出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要求 ,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達到3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 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

  《規劃》還制定了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任務,其中關鍵就是要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和現代木結構建筑。通俗的說,就是十多層的高層建筑只需要像搭積木一樣拼裝起來。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節約勞動力并且可以提高建筑質量。而“全裝修”可以說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終極目標。

  《規劃》明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確重點應用領域,建立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 。 鼓勵企業進行工廠化制造、裝配化施工、減少建筑垃圾,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推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發展。大力發展鋼結 構建筑,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住宅。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 ,鼓勵景區、農村建筑推廣采用現代木結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逐步推廣智能建筑。

  至2015年,中國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654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建筑業從業人員達5093.7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6.58%。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繼續增強。

  但中國建筑業仍然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

  《規劃》的出臺是為貫徹落實今年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

  其中在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方面,《意見》明確,堅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實現建筑舒適安全、節能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2016年10月出臺的《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發展規劃》指出,“裝配式建筑是上海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到2020 年,裝配式建筑要成為上海地區主要建設模式之一。”《規劃》要求,上海外環線以內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項目100%采用全裝修,實現同步裝修和裝修部品構配件預制化。(來源:澎湃新聞)

關鍵詞: 一帶一路 投資 供給側改革 去庫存 綠色建筑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勝軍]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